在好求职记

在美求职记
近十多年来,在美国高校执教的华裔学者越来越多。秋天一位朋友来信,说他女儿刚在美国高校谋得教职。六年前这位朋友携夫人和女儿来北美旅游,在我家小住。那时他女儿刚从国内名校毕业,二十出头,打算到北美硕博连读。转眼六年过去,女儿已获美国藤校博士学位,并谋得全职教席。对不足三十岁的女儿来说,这就算是“而立”了,其求学求职的路途一帆风顺,但途中的辛劳和努力,我却无从得知。

前不久读到一篇网文,说是华裔学子在美国高校求职,要面对歧视,要经历过度考核,才能过五关斩六将如愿以偿。有人跟帖反驳说,美国高校招聘,一视同仁,无论华人洋人,都要经过同样的考核程序,谈不上什么歧视。

因在美国高校执教多年,就我所知,教师招聘通常都是机会均等,无论性别年龄和种族,无论是否残疾人,一律公平竞争。因此,本文所述的美国高校求职故事中,是否有歧视和过度考核,由读者自行判断。

每年秋季,美国高校开始公开发布招聘广告,各校各专业对应聘者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但基本条件却都一样。一是具有该学科的博士学位,若是技能性学科,如外语、绘画、演奏、竞技之类,硕士学位也可。美加高校艺术学院的绘画或雕塑等专业,最高学位是硕士,没有博士,因为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国家兴办大学以来,绘画雕塑之类技能学科,一直被认为不具备学术性和理论研究性,Art一词的本义是手工技艺,不在哲学层次上,而博士学位的全称是Doctor of Philosophy,即哲学博士,简称PhD。尽管今日西方高校也有人呼吁技能学科应该有博士学位,但多半是口头议论而已,不像如今的中国艺术院校,绘画博士遍地跑,不知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比本科画家技高一筹。那么,硕士能在美国高校敎画么?过去可以,现在水涨船高,已经很难了。眼下西方高校的好工作都竞争激烈,不少获得硕士学位的艺术家,想在高校谋职,得再读一个艺术史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与此相似,哈佛耶鲁等顶尖名校的汉语教职,硕士即可申请,但僧多粥少,博士也来应征(一个教职通常能引来一百多博士申请),硕士的胜算很小,只能委屈作半职兼职或短期代课教师,好在这是积攒教学经历的重要途径。

美国高校教职招聘的第二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应聘者具有欧美高校的求学和教学经历,强调美国经验加拿大经验或欧洲经验。所谓美国经验,是指应聘者对美国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透彻理解与认可,并融汇到教学实践中。但这种理解认可和融汇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指标,难以对应聘者做出准确判断,于是便有了不成文但业界公认的量化硬指标,这就是西方高校的博士学位和三年以上的美国加国或欧洲高校的全职教学经历。关于教学经历的证明材料,主要是历年的教案、教学笔记、自编的辅助教材之类。近年有中国博士跨海求职,成功者极少,主要就是因为缺少美国经验,而且英文水准也达不到高校讲课的程度,更不用说无法越洋接受面试,除非能利用到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做访问学者的机会来公私兼顾。说到英文水准,我遇到过一些国内博士,对自己的英文很自信,仿佛国外高校的教职就是为其专设的,只等其前往赴任。殊不知,国外所谓英语水准,是指讲话的流利程度和口音是否地道,而中国博士讲英文,通常都是断断续续有如蹦豆子,且有一口难听的中式口音。试想,中国高校若聘请一个满嘴方言乡音而且口吃的人讲课,学生会满意么,除非是诺奖得主。

第三个基本要求是科研能力,注重论文发表或实验成果。国内学术界对抄袭剽窃的认定与西方不同,居然有百分比之说,只要抄袭是在某个百分比之内就不算剽窃,仅算引文注释不合规范。在美国,偷了就是偷了,无论多少,“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的孔乙己式辩解,根本行不通。在西方高校,一旦被认定抄袭剽窃,不仅立刻解职,而且臭名远扬,再也进不了其他高校,只能改行,或者退休。

四是专家推荐,通常由应聘者安排三封推荐信,由推荐者直接邮给招聘者,或在网上填写推荐表。选择三位推荐者是有讲究的,并非什么人都能推荐。首选是应聘者当年求学时的博士导师,最好是名家,若能与招聘者相识更好,这样就有了个人的信誉保障,因为推荐者不会胡乱吹捧,自毁名声。相同专业的学术圈子并不大,这些人经常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时常碰头,或者读过相互的文章,要么认识其人,要么知道其名,所以会讲信誉。次选是应聘者眼下工作单位的雇主。这个比较困难,因为嘴里吃着此处,眼睛却盯着别处,跳槽只能是悄悄的,不易求得雇主的推荐信。不过,若是做临时工作,如代课教师或一两年的合同,那么请雇主写推荐信没大问题,只要没跟雇主结下梁子就好。第三封推荐信可以请同事写,这样,三个推荐人的视角不同,能够互补,展示应聘者的不同方面。安排推荐信得注意一点:最好不要请国内高校的博导或雇主同事写推荐信,因为这些信件的英文不地道,给人感觉水平较差,会丢分。再者,国内的推荐者基本上是一味说好话,夸大其词,不讲信誉,可信度较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五是学生评估,通常是提交现职高校的正式评估材料。在北美高校,每到期末校方会通知学生给上课的老师评分。这是匿名评分,如果老师教得不好,或与学生关系不好,这就是学生出恶气的机会了。有些学生的评语会写得毫不客气,把老师说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教学评估材料一旦到了招聘者手里,求职基本就没戏了。招聘者通常要求提交近年的完整评估材料,不能抽掉任何一页,不能做手脚,结果,那些得了恶评的人,会死得很惨。学生给老师评分,满分为五,我知道个别华裔教授,得分为三,甚至为二。有位华裔数学教授,学生评语说其英文太差,上课就是背诵讲稿,若遇提问,无论问什么,回答都是同样一句:“这问题提得真好”,以不变应万变,要么就是语无伦次,或者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