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索引时的注意事项

1、始终包含聚集索引
当表中不包含聚集索引时,表中的数据是无序的,这会降低数据检索效率。即使通过索引缩小了数据检索的范围,但由于数据本身是无序的,当从表中提取实际数据时,会产生频繁的定位问题,这也使得SQL Server基本上不会使用无聚集索引表中的索引来检索数据。
2、保证聚集索引唯一
由于聚集索引是非聚集索引的行定位器,如果它不唯一,则会使行定位器中包含辅助数据,同时也导致从表中提取数据时,需要借助行定位器中的辅助数据来定位,这会降低处理效率。
3、保证聚集索引最小
每个聚集键值都是所有非聚集索引的叶结点记录,它越小,意味着每个非聚集索引的索引叶包含的有效数据越多,这对于提升索引效率很有好处。
4、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是指索引中的列包含了数据处理中涉及的所有列,覆盖索引相当原始表的一个子集,由于这个子集中包含了数据处理涉及的所有列,因此操作这个子集就可以满足数据处理需要。一般而言,如果大多数处理都只涉及某个大表的某些列,可以考虑为这些列建立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的建立方法是将要包含的列中的关键列做为索引键列,将其他列做为索引的包含列(使用索引创建语句中的INCLUDE子句)。
5、适量的索引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SQL Server会同步维护相关索引中的数据,过多的索引会加影响数据变更的处理效率。因此,只应该在经常使用的列上建立索引。
适量的索引还体现在对索引列的组合方式的控制上。例如,如果有两个列col1和col2,这两个列的组合会产生三种使用情况:单独使用col1、单独使用col2及同时使用col1和col2。如果有为每种情况都建立索引,则需要建立三个索引。但也可以只建立一个复合索引(col1, col2),这样能够依次满足col1+col2、col1、col2这三种方式的查询,其中,col2利用这个查询会比较勉强(还要配合单独的统计),可以视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为col2建立单独的索引。
特别注意:
不要建立重复索引,目前最常见的重复索引是单独为某个列建立主键和聚集索引
与直接从表中提取数据相比,根据索引检索数据,多了一个索引检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能够尽量缩小数据检索范围,并且使用最少的时间,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能够通过索引提高数据检索效率。
实现上述目的,对于索引键列的选择,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选择性原则
选择性是满足条件的记录占总记录数的百分比,这个比率应该尽可能低,这样才能保证通过索引扫描后,只需要从基础表提取很少的数据。
如果这个比率偏高,则不应该考虑在此列上建立索引。
数据密度原则
数据密度是指列值唯一的记录占总记录数的百分比,这个比率越高,则说明此列越适合建立索引。
在考虑数据密度的时候,还要注意数据分布的问题,只有经常检索的密度高时,才适合建立索引。例如,如果一张表有10万记录,虽然某个列不重复的记录有9万条,但如果经常检索的2万条记录,其不重复的列值才几十条的话,这个列是不太适合建立索引的。另一种情况是,整体数据密度不大,但经常检索的数据的密度大,例如订单的状态,一般来说,订单的状态就几种,但已经Close的订单往往占整个数据的绝大部分,但数据处理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检索未Close的订单,这种情况下,为订单的状态列建立索引还是比较有效的(SQL Server 2008中,可以为这种列建立具有更佳效果的筛选索引)。
6、索引键列大小
一般不宜为超过100Byte的列建立索引。
7、复合索引键列顺序
在索引中,索引的顺序主要由索引中的每一个键列确定,因此,对于复合索引,索引中的列顺序是很重要的,应该优先把数据密度大,选择性列,存储空间小的列放在索引键列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