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团队专业化建设规范建议与素质养成指南

测试团队专业化建设规范建议与素质养成指南

[本文出自天外归云的博客园]

专业化测试团队建设篇

1. 建立团队资源可视化协作共享平台(任何技术文档与经验总结都是可以共享化的)。

2. 建立分类明确定义的文档体系(任何流程上的、可以记录的、具有步骤的过程都是可以文档化的)。

3. 建立接口规范说明的测开平台(开发测试协同工作平台):

  1)上行参数+下行参数:在平台上可以编辑与显示接口的上行参数和下行参数的参数名称、类型、是否必须、含义、备注信息;

  2)接口逻辑概述:在平台上要将接口代码的逻辑自动化整理并显示出来,也就是将接口代码中的注释段落内容按序进行显示;

  3)接口代码项目地址、接口类名、接口方法名:测试人员可以在git上下载项目代码并找到相应的类和方法对接口信息进行查看;

  4)接口代码开发注释规范化:接口代码中的注释要按指定规则进行编写,并且清晰的表述相应代码段落的逻辑;

  5)接口测试自动化:针对接口逻辑编写测试代码并进行Jenkins持续构建。

4. JIRA规范化使用:

  1)人员信息填写:

    1、产品人员;

    2、后台开发人员;

    3、前端开发人员;

    4、APP开发人员;

    5、分派给(测试人员);

    6、CodeReview人员。

  2)说明信息填写:

    1、描述(本次开发修改的内容以及测试建议);

    2、开始时间+结束时间(UE/UI/客户端/前端/开发/联调/测试);

    3、链接的问题(本需求优化对应的JIRA task和本需求测试过程中提交的JIRA bug)。

  3)文档信息填写:

    1、需求说明文档(包含产品需求的详细定义);

    2、前端配置文档(包含web端需要测试、产品人员在测试环境和线上环境进行配置的信息的详细说明);

    3、后台接口文档(包含后台代码地址、类名、方法名、接口说明等信息);

    4、测试说明文档(包含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的配置、操作步骤、测试建议、经验总结)。

素质养成篇

1. 对专业领域比自己差还横的人犯不着生气,要谦让、不招惹、不得罪;

2. 对专业领域比自己差但谦虚的人要随和、帮助,带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对专业领域比自己强但横的人犯不着生气,要虚心学习、接受合理建议;

4. 对专业领域比自己强还谦虚的人要虚心学习、做好朋友。

提高测试工作效率篇

先说一句题外话:质量保障是整个软件过程的事,不光是测试阶段的任务。作为QA,要站在全局把控质量,而不光是测试阶段。那么针对如何提高QA的工作效率而言——

1. 从专业化角度拆分,分三个方面:

  1)规范化——拒绝资源分散,整合资源并形成规范化管理,例如软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文档管理;

  2)自动化——拒绝重复的繁琐的手工流程;

  3)测试用例设计模板化——拒绝过度的设计和过度的测试;

2. 从工作的内容拆分,那么按QA工作的内容来分,可分为八个过程:

  1)过需求;

  2)写测试用例;

  3)用例评审;

  4)测试环境准备;

  5)测试数据准备;

  6)第一轮测试;

  7)第二轮测试;

  8)发布上线。

从八个过程入手,都可以进行思考与分析如何提高效率。

比如过需求的时候,如何提高效率呢?我认为,比如产品人员要对自己的产品需求文档进行规范化检查,对于设计上是否有疏忽,从专业的角度讲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私下多和用研团队和开发团队交流沟通,不要孤立的想问题,这样有一点不好就是容易产生一些很不专业的问题。而这样做的理由是能够有效避免在需求评审的时候与用研团队和开发团队的人员发生分歧。

再比如测试用例的编写,如果形成模板化,就可以避免每次都去想,你这次想漏下了一点、下次想又漏下另外一点,这样得多少日积月累才能够让你变得有经验呢?之前和一位百度的测试人员交流过,他认为经验的东西很重要,我认为,经验这种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能够把经验具化,形成模板,那么按照模板思维去设计测试用例,就会事半功倍。而在已有模板的基础上,个人经验的补充才是重要的,这会让已有的测试模板锦上添花。经验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一个测了八年的老员工,你可以说他很有经验吗?一个刚刚步入测试行业的小白,你可以说他一点经验没有吗?相反,他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那些老员工所想不到的。那么假如不去建立模板化的思维模型,单凭这些新老员工层出不穷的打游击式的测试思维,真的能够保证质量吗?模板化思维,让一些经验可视化,这才是经验存在的价值。我们不断的丰富这个模型,这个模型就会变得越来越全面。而所有的员工,无论新老,都将受益。有些老员工觉得自己比新员工有经验,藏着掖着,我认为没有必要。再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屋子里呆的久了东西乱扔他也能够找到,换一个人进他屋子东西放在哪了就完全不知道了,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好经验,只是对他自己而言已经熟能生巧的坏习惯罢了。

剩下的过程也都一样,可以结合不同人的工作实际,不同的工作环境、氛围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来提高效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3. 从沟通协作角度讲,提高效率需要:

  1. 一个可视化的知识共享协作平台(自己开发或网易云协作);

  2. 一个可视化的部门信息共享协作平台(自己开发或网易云协作);

  3. 一个在线测试工具平台(自己开发);

  4. 一款支持远程桌面控制的、图像文字发送功能齐全的即时通讯软件(Skype或QQ);

  5. 人手一部耳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