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链表
最近在看Linux内核的代码,第一个想了解的是Linux内部所使用的数据结构:链表。
事实上Linux 内核使用的链表是双向循环链表.跟普通的链表一样,它的每个节点包含两个域:数据域和指针域,其中数据域很明确,就是用户自己的数据,没啥好说的,具体得看用户想通过链表组织什么数据。指针域是一个结构体如下: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list_head *next, *prev; }
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链表是一个双向的链表,因为它的指针域包含了两个指针,一个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域,另一个指向后一个节点的指针域。这就跟普通的链表有了很大的区别了,一般普通的链表的指针域是直接指向了另一个节点的数据域,当我们通过指针域得到到节点的地址后就可以直接获得数据。但是问题就是一旦一个链表的节点被创建以后,它的数据域就固定了,这样当下一个用户也想使用这个链表的时候就必须重新定义节点数据域,这样就使得链表的通用性下降了。Linux内核的链表为了让链表更加通用,就采用了如下的方式定义链表:让节点的指针域指向另一个节点的指针域,数据域可以让用户自行定义。如下面的定义: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english; int math; int chinese; struct list_head 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