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NABCD 模型

N —— Need,需求

我们的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1. 用户可给定论文列表
    • 通过论文列表,爬取论文的题目、摘要、原文链接
    • 可对论文列表进行增删改操作(今年、近两年、近三年)
  2. 对爬取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分析 top 10 个热门领域或热门研究方向
    • 可对论文属性(oral、spotlight、poster)进行筛选及分析
    • 形成如热词图谱之类直观的查看方式
  3. 可进行论文检索,当用户输入论文编号、题目、作者等基本信息,分析返回相关的 paper、source code、homepage 等信息
  4. 可对多年间、不同顶会的热词呈现热度走势对比(这里将范畴限定在计算机视觉的三大顶会 CVPR、ICCV、ECCV 内)
  5. 可进行数据统计,例如每个国家录用文章的分析、每个学校录用文章的分析、哪个学校哪方面的研究方向比较强等
  6. == 附加需求一:用户可以根据科研方向选择兴趣小组加入,寻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交流经验、交流学术、交流感情、一起发paper。 ==
  7. == 附加需求二:用户可以对论文摘要做读书笔记,进行修改标注、便于再次阅读、整合归纳。 ==

A —— Approach,方法

  • 我们的平台基于 web实现。有如下优势:

    • web 端方便用户访问,无需额外下载客户端。
    • web 端迭代速度快,产品升级代价小
    • web 端无论在 PC 还是在移动设备都可以访问,打破了平台的限制
  • 针对需求1 —— 本平台通过论文列表,爬取论文的题目、摘要、原文链接

    • 若用户给出链接,则通过爬虫实现对用户给出的论文列表进行爬取,并将得到的结果返回前端,方便用户进一步筛选。
    • 若用户给出的是文件,则读取文件得到论文题目,进入三大库和两大索引库等返回结果。
    • 链接仅限制为计算机视觉的三大顶会 CVPR、ICCV、ECCV 的官网。
    • 文件仅限制为 EXCEL 文件,表格模板如下: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采用链接文件的优势如下:
      • 简易性:用户仅需提供链接即可获得论文列表,为用户减少了大量繁复的工作,体现了智能性。
      • 针对特定需求:有些用户有很明确的阅读目标,他并不需要会议的所有论文,只需要某些论文的某些信息。本平台可以通过导入一个excel文件,进行特定场景下的检索。
  • 针对需求2 —— 本平台可对论文列表进行增删改操作(今年、近两年、近三年)

    • 用户对平台给出的论文列表进行筛选,例如删除某些年份论文,删除不感兴趣的论文。
  • 针对需求3 —— 本平台可对论文属性(oral、spotlight、poster)进行筛选及分析

    • 用户可以在一系列论文中根据论文属性进行选择性的查看
  • 针对需求4 —— 形成如热词图谱之类直观的查看方式

    • 用户可以选定一系列论文进行分析与统计,得到的结果以图表方式返回。例如以关键词形成词云: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针对需求5 —— 本平台可进行论文检索

    • 用户可以输入论文编号、题目、作者等基本信息,然后通过三大库和两大索引库等论文库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返回前端。
  • 针对需求6 —— 本平台可对多年间、不同顶会的热词呈现热度走势对比

    • 事先爬取好信息并分析统计好结果,当用户需要时直接调出。
  • 针对需求7 —— 本平台可进行数据统计

    • 对论文的作者在搜索引擎内进行搜索,得到作者的国家、工作单位。至于哪个学校哪方面的研究方向比较强这个需求则是统计出各学校在各方向发表的论文数,以此来评判强与弱。

B —— Benefits,好处

  • 使用方便:本平台基于 web 实现,用户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即可使用
  • 节约时间:批量检索论文,大大减少检索论文时的时间开销。
  • 数据分析:根据呈现出来的热度走势对比紧跟科研潮流
  • 寻找研友: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创建兴趣小组,与有共同科研方向的人交流。

C —— Compettors,竞争

优势

  • 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科研朋友,创建兴趣小组,方便交流,加入社交元素,加速科研进展。
  • 可以进行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热度,寻找适合自己、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走在最前沿。
  • 基于 web 实现,易于更新迭代。
  • 保证通用性和特定场景下的论文列表需求。

劣势

  • 支持两种方式导入论文列表,链接的方式具备通用性,但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Excel导入的方式,可以让用户针对需求自定制论文列表,但是缺少普适性。
  • 链接方式仅支持三个最前沿最热门的会议,未能雨露均沾,只能保证本方向的前沿性权威性。

D —— Delivery, 推广

  • 从本实验室的学长学姐们开始推广,进行小范围的测试,修复bug,并完善产品。
  • 从本学院的实验室进行推广,扩大范围,制作传单,通过扫码即可进入平台。
  • 在学院内市场饱和之后,向整个学校推广。经过同意后,在各学院张贴海报,扫码使用平台。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阅读的感想很多,挑选感触颇深的一点谈谈

我们要充分了解用户的痛苦,他们对已有软件、服务不满意的地方。但是用户往往也不了解颠覆型的创新。例如,不但用户不太能描述自己的需求,有时候开发者也陷人固定的“产品导向”的思维, 开发网站的,就认为用户一定需要一个网站; 开发移动应用的, 就认为用户一定需要一个App。事实上,用户并不需要“产品”,用户需要解决痛点的方案”。

  • 不但用户不太能描述自己的需求,有时候开发者也陷人固定的“产品导向”的思维。 通过在原型设计过程和需求了解过程中,发现其实用户的 需求是最最关键的一环。设计的过程,其实也是和用户打交道的过程,设计的过程,也是需求不断明确的过程,
  • 用户并不需要“产品”,用户需要解决痛点的方案”。 用户并不关心你的产品提供的什么样的算法、基于什么平台实现,而是是否解决了他的痛点、满足了他的需求。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以用户为核心,学会换位思考,考虑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结对过程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凌晨两点的软工工作室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 对的需求理解的不够到位

    • 请教助教后得到解惑
    • 相互讨论后得到答案
    • 询问同学得到结果
  • 第一次使用原型工具,不熟练

    • 墨刀对新手较友好,但是某些功能操作复杂,通过查看教程得到答案。
    • 通过自己摸索熟练操作
  • 对平台的设计产生疑问

    • 查找IEEE的官网,作为搜索引擎的参照
    • 查找web of sci,作为数据部分分析的参照

原型实现

  • 通过上传文件提供链接两种方式,得到论文列表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显示论文的相关信息,如摘要,并提供文档编辑标注功能,便于进行做阅读笔记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显示论文列表,可以对查看论文的摘要、全文等信息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对论文进行增删改功能,便于管理,并进行用户需求的定制化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提供搜索功能,可以进行高级检索,对近三年的论文进行检索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全文显示,用户点击查看后,显示论文全文。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提供对三大顶会的数据统计,以饼状图的形式呈现。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针对世界、不同国家、学校的科研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对论文的热词进行统计、分析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 创建、加入兴趣小组,寻找科研方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
    软工之 NABCD 模型分析及 Web of Paper 原型设计结对作业
写在前面
NABCD 模型
阅读《构建之法》及成果
结对过程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原型实现
PSP表格
学习进度条
总结
体会

PSP表格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Planning 计划 120 100
· Estimate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120 110
Development 开发 1970 2130
· Analysis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20 120
· Design Spec · 生成设计文档 120 90
· Design Review · 设计复审 30 20
· Coding Standard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0 0
· Design · 具体设计 1740 1830
· Coding · 具体编码 0 0
· Code Review · 代码复审 30 10
· Test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30 60
Reporting 报告 75 70
· Test Repor · 测试报告 0 0
· Size Measurement · 计算工作量 15 20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事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60 50
|       | 	合计  |2165 |2310

学习进度条

第N周 新增代码(行) 累计代码(行) 本周学习耗时(小时) 累计学习耗时(小时) 重要成长
1 0 0 5 5 阅读《构建之法》,重点了解了 NABCD 模型
2 0 0 10 15 找到了适合团队的原型工具,以及如何并行操作

总结

基于web,设计了一个多功能论文管理平台的原型。用户可以通过文件导入链接导入两种方式爬取导出论文列表,满足了通用性和特定的应用场景的需求。可以对近三年论文列表进行增删改操作,完成论文列表的定制化。在论文相关数据导入完成后,平台将生成数据对比分析,分析 top 10 个热门领域或热门研究方向,便于用户寻找热门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对论文属性进行筛选及分析,形成如热词饼状图、热词柱状图之类直观的查看方式。用户还可以对论文列表进行检索,当用户输入论文编号、题目、作者等基本信息,分析返回相关的 full paper、abstrct 等信息。提供了两个附加功能。用户可以编辑论文摘要,并做好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科研朋友,创建科研兴趣小组,交流经验、交流学术。

体会

  • 在做原型的过程,就是和用户需求打交道的过程。用户的需求非常重要,用户并不需要“产品”,用户需要解决痛点的方案,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以用户为核心,学会换位思考,考虑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需求是最最关键的一环不要陷入固定的“产品导向”的思维。在设计前,一定要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明确化具体化。这几点,在做原型的时候,感触颇深。若是需求没有理解清楚,便需要在制作原型的时候,制作、返工,浪费大量时间精力。所以在做原型前,我们制作了一个需求分析的图表,清晰了需求,将需求、功能映射到原型当中,提高了效率。
  • 我的队友极有责任感、并且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所以在合作时,很有1+1>2的感觉,互相督促、互相进步。虽然偶有分歧,但总的方向十分一致,再次感谢俞辛学长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