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马网微角度丨行精益之道,铸沟通之魂
本周有幸采访到精益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帅。人如其名,当当当当~
他的创业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青春偶像剧。作为川大化工系学霸,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打算去美国留学不幸赶上911事件爆发的时期,由于化工专业的敏感性无奈被拒签。从此他便走上了创业这条荆棘之路,获得过美国BSE企业家商学院第38期封面人物等多项殊荣。本次采访中马帅全面分享了他对翻译行业的独到见解,在他的谈吐言语中无不体现出他的超前思维,无不流露出他对翻译事业的执着和对精益通员工的关爱,本人表示很受振奋和鼓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访谈纪要:
译马网:多数翻译公司选择“去全职化”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成本,请问您对这样的做法怎么看?
马帅:去全职化对于一定规模的翻译公司来说无疑可以为翻译公司节约一定成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的正在转变翻译模式:采用十几名质控和审校人员坐班,全面使用兼职译员的生产模式。这样成本确实大大降低,但是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
公司在营销方面难以和北上广抗衡,所以做好质量和服务就是我们目前得以发展的重要倚仗。由于公司业务正在不断增长中,在完成高质量要求和短交付周期的项目时,专职比兼职更好控制。但是这也不排除,等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同时翻译技术也能支持协同翻译中兼职全职无差别化时,也会采用去全职化的战略来减轻公司的负担与压力。
译马网:在这个翻译收益增长速度赶不上成本增加速度的翻译市场,光靠高质量和高性价比来竞争对公司未来长期发展和维持来说会越来越困难,这个问题您认为如何解决?
马帅:首先对整个翻译市场保持乐观态度,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给整个行业以正面的影响。
我们不会放弃做精品,就算大部分客户会在价格和质量两者中选择价格,但是一定也会有客户愿意为高的质量和服务买单。我个人十分看好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我认为现在的国际环境是最适合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环境,通过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优质的民族企业已经开始影响世界。然而中国要进步,要“走出去”,一定离不开语言开路,所以我们每个翻译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译者就是国际化的使者,是外交家的化身,是文化和技术传播的桥梁,是推动世界经济的功臣,是践行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开路先锋。
同时,想要做大而全也好小而精也好,找准自己公司的定位很重要。我认为目前翻译市场价普遍偏低的现象和许多小翻译作坊领导者的格局有关。闭门造车,思想守旧,缺乏合作意识,在他们眼里其他翻译公司都是竞争对手。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干掉某一行业的力量永远不是出现在行业内的。就如柯达胶卷下市,是数码相机崛起导致的;时代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想要和趋势对抗后果只会是自取灭亡,顺应趋势才能避免被淘汰。所以翻译行业也一样,采取互相合作的方法,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有利于整个行业朝良性、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互相之间恶性竞争,最后出现“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客户”的惨剧。
其次,通过管理出效益。
找到更好,更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也能提高收益。通过更简单有效的管理模式把成本花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就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我们公司也在寻找通过技术手段帮助译员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帮助企业精益管理、降低成本的方法。
译马网:5月6日译马网给精益通上门讲解和演示了译马网使用方法,加之您之前对译马网使用上的了解,您认为译马网能达到“管理出效益”的标准吗?
马帅:首先感谢译马网专程上门为我们培训。观看了译马网彭经理的功能演示我觉得译马网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构架很不错,而且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相对trados,memoq等常用海淘CAT软件来说的优势非常明显:
1.操作简单,直观。对于菜鸟级翻译人员来说是一大福音,译马网相对于trados等翻译辅助工具的学习成本较低,上手更快。
2.项目分派和管理流程更简洁,更符中国传统翻译公司的使用习惯。而且不论是管理流程还是生产流程都比传统翻译流程更简洁有效,确实能帮助公司节约不少人力成本。
3.在于译马网自主创新的CAD翻译和去重功能的设计,比传统的CAD翻译方法和去重方法更简便。尤其是CAD翻译完全省掉以前最费人力的译前和译后环节,无疑是大大提高了CAD图纸的翻译处理效率。
4.译马网云端协同翻译功能,可以使兼职和全职无差别协同作业,对翻译公司来说更方便管理译员和管理项目。
从整体趋势上看,译马网就是为翻译行业量身打造的辅助生产工具,未来对译员和翻译公司来说会成为很重要的工具。有机会希望在CAT技术研发和功能培训方面和译马网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译马网:请问精益通的高业务增长速度和比同行业更高的薪资水准,是如何实现的?
马帅:这和精益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
首先,精益通的价值观是“忠诚、专业、健康、快乐”。当一个人已经拥有了他所需要的一切,那么他就没有动力去做工作。所以我发现我最大的快乐是看到跟随我的员工在我的带领下实现他们的快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唯一的资本就是人才资本,所以精益通更多的是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和发展人才的文化氛围。
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优秀人才晋升机制。包括月业绩光荣榜,进步奖,透明的晋升机制,在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去创造自身的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收益,形成了相互竞争又相互帮助的工作氛围。
每周3~4次的企业文化、工作技能、翻译技巧培训能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让他们获得工作上的物质回报的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提升。
译马网:请问精益通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马帅:精益通的发展目标不是一段时间内达到多大的规模或者盈利增长多少个百分点,而是能帮助多少员工实现他们的3年计划,5年规划。
未来3~5年,利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给整个语言服务行业带来的机会和机遇,会是精益通的腾飞阶段,我们立志于消除语言障碍,帮助更多中国民族企业成为像华为、阿里、万达一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跨国公司。
我们的愿景是转换各国语言,推动全球经济,帮助中国品牌在全球崛起。翻译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但是他却能可能影响、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精益通发展史
马帅:在精益通成立之前我也曾经是一名自由译者,那时的翻译公司大部分规模较小,架构和流程都不完善,翻译人员需要身兼数职,又要做翻译又要做审校和排版。由于那时的客户不具备鉴别翻译质量和选择翻译公司的能力,有的翻译公司对待客户的稿件就是简单的机翻和拼凑就交稿了。我在震惊之余也在思考,如果我要做翻译公司,一定要做靠谱的翻译公司,不能仅将翻译当成简单的交任务,而是在创造自己的作品。就在这种强烈意愿的驱动下,我选择了创业,在2006年的4月,以“行精益之道,铸沟通之魂”为核心理念的成都精益通翻译公司就正式成立了。
精益通的人员配备:
精益通相信:如果不懂专业背景知识,就做不好翻译。精益通在创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在做“工程科技翻译第一品牌”。我们秉承“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理念,所以公司的人员配备,其中40%以上是有专业细分领域知识背景的翻译人才。对于偏僻领域的翻译任务,翻译前我们还会请那个领域的专家来公司先给翻译人员做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还专门为此设立“专家室”。
成立初期:2006~2009年
精益通成立后的前几年是打基础的阶段,一切以服务和质量为先。那时一些不负责任的翻译公司没有独立的审校和排版部门,翻译工作更多是在敷衍糊弄客户。对于我们公司而言,我们尽力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的市场价格,我们以更完善的翻译服务和更高的质量为竞争优势,尽管那样会比其他翻译公司多付出一些成本,但是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以损害客户利益来节约自身成本的盈利模式是短暂的利益,只要打造优质的品牌才能在后期创造长久的收益。所以我们选择“做精品、做品牌、做服务、做体验”。公司这样撑了两年以后,就拥有了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客户。
发展期:2009~2013年
公司成立前3年主要打基础,做品牌,由于2009年的一个契机,公司进入了发展阶段。那时一个老客户引荐我们跟中石油合作,就在当年12月27日,他们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挑战项目,那是一批总量约8万页的竣工报告,经过专业人士的评估,正常情况下,这应该是一年半才能完成的翻译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胡锦涛主席要在一个半月后到土库曼斯坦现场验收这个最大的油气田项目,因此急需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全部翻译工作。对此,其他翻译公司认为风险实在太大都推掉了。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起步不久的小公司来说,这虽然是个巨大考验,但同时也是一个难得机遇。硬着头皮接下之后我首先抵押了房产,在云龙大厦租了两层楼,请了300多号翻译及打字人员,由于与客户方时差的问题,一天几乎24小时工作。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共同努力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不仅公司的凝聚力增强了,大家面对挑战的抗压能力也提高了,那批伙伴其中一部分成为公司骨干。感谢那段经历,感谢那些伙伴奠定了精益通快速崛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