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Java的反射与代理机制实现AOP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利用Java的反射机制中实现Spring中的IOC,在本文中,我们将更进一步,讲述用Java的反射和动态代理机制来实现Spring的AOP。
一.AOP概述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ing),即面向切面编程,它主要用于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事务处理、异常处理等方面。它的主要意图就要将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事务处理、异常处理等等代码从业务逻辑代码中清楚地划分出来。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分离,我们希望可以将它们独立地配置到业务逻辑方法中,而要改变这些行为的时候也不需要影响到业务逻辑方法代码。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利用AOP来实现日志记录的例子,在没有使用AOP之前,我们的代码如下面所讲述。
下面这段代码为业务的接口类代码:
BusinessObj接口的某个实现类代码如下:
在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执行业务方法前、执行业务方法后以及异常发生时的日志记录,我们都是通过在对应的类中写入记录日志的代码来实现的,当有这种日志记录需求的业务逻辑类不断增多时,将会给我们的维护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在上面的例子中,日志代码和业务逻辑代码混合在一起,为日后的维护工作又抹上了一层“恐怖”色彩。
按照AOP的思想,我们首先需要寻找一个切面,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即在业务逻辑执行前后以及异常发生时,进行相应的日志记录。我们需要将这部分日志代码放入一个单独的类中,以便为以后的修改提供方便。
我们在截获某个业务逻辑方法时,可以采用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来实现。在下节中我们将重点讲述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
二.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
代理模式是常用的Java设计模式。代理类主要负责为委托类预处理消息、过滤信息、把消息转发给委托类,以及事后处理信息等。
动态代理类不仅简化了编程工作,而且提高了软件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我们可以通过实现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提供一个执行处理器,然后通过java.lang.reflect.Proxy得到一个代理对象,通过这个代理对象来执行业务逻辑方法,在业务逻辑方法被调用的同时,自动调用会执行处理器。 下面让我们来创建一个日志拦截器类LogInterceptor.java文件,该类实现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其内容如下所示:
运行LogInterceptor类我们可以发现,它实现了前面所需要的功能,但是很好的将业务逻辑方法的代码和日志记录的代码分离开来,并且所有的业务处理对象都可以利用该类来完成日志的记录,防止了重复代码的出现,增加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从而提高了代码的质量。那么Spring中的AOP的实现是怎么样的呢?接着让我们来对Spring的AOP进行探讨,了解其内部实现原理。
三.Spring中AOP的模拟实现
在学习了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后,我们在本节中将学习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在Spring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创建一个名为AopHandler的类,该类可生成代理对象,同时可以根据设置的前置或后置处理对象分别在方法执行前后执行一些另外的操作,该类的内容如下所示:
在上类中,前置和后置顾问对象都继承Advisor接口,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顾问接口类的内容,该类定义了doInAdvisor(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方法,如下所示:
BeforeMethodAdvisor和AfterMethodAdvisor都实现了Advisor接口,分别为方法的前置顾问和后置顾问类。
BeforeMethodAdvisor.java文件(前置顾问类)的内容如下所示:
AfterMethodAdvisor.java文件(后置顾问类)的内容如下所示:
这两个类分别在方法执行前和方法执行后做一些额外的操作。
对于在配置文件中对某个bean配置前置或后置处理器,我们可以在bean中增加两个属性aop和aopType,aop的值为对应的前置顾问类或后置顾问类的名称,aopType用于指明该顾问类为前置还是后置顾问,为before时表示为前置处理器,为after时表示为后置处理器,这时候我们需要修改上一篇文章中的BeanFactory.java这个文件,添加其对aop和aopType的处理,修改后的该文件内容如下:
观察此类我们可以发现,该类添加了对bean元素的aop和aopType属性的处理。编写完该文件后,我们还需要修改src目录下的配置文件:config.xml文件,在该文件中添加名为businessObj的bean,我们为其配置了aop和aopType属性,增加了方法的前置顾问。增加的部分为:
<bean id="businessObj" class="org.amigo.proxy.BusinessObjImpl" aop="org.amigo.proxy.BeforeMethodAdvisor" aopType="before"/>
此时运行BeanFactory.java这个类文件,运行结果如下:
before process public abstract void org.amigo.proxy.BusinessObj.process()
执行业务逻辑
由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前置处理已经生效。
本节中的例子只是实现了Spring的AOP一小部分功能,即为某个bean添加前置或后置处理,在Spring中,考虑的比这多很多,例如,为多个bean配置动态代理等等。但是究其根源,Spring中AOP的实现,是基于Java中无比强大的反射和动态代理机制。
四.总结
本文讲述了AOP的概念等信息,并详细讲解了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接着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讲解了Spring中AOP的模拟实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学习Java的反射和代理机制。
通过这两篇文章,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Java的反射和动态代理机制,同时对Spring中盛行的IOC和AOP的后台实现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Java的反射和动态代理机制的强大功能在这两篇文章中可见一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学习Spring框架的源码来进一步的理解Java的反射和动态代理机制,从而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