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外包催债”是走了歪门邪道

银行“外包催债”是走了旁门左道?

 中行江苏分行、建行江苏分行、南京银行等都承认了自家行内确实与第三方催债公司有合作。中行江苏省分行银行卡部总经理说:“我们行里应该说是有第三方合作的催债公司,众所周知,因为催收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工作量又比较大,我们聘请了一些公司。”(10月30日中国新闻网)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 截至2011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10.31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33.42亿元,同比增长43.5%。显示出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下滑周期内,银行的呆坏账正在急骤上升,银行所面临的催账压力也前所未有。这就形成了银行寻求讨债公司合作的现实基础。另外,银监会在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慎实施催收外包行为。也就是说,银监会允许金融机构实施催收外包行为,但是银行催债必须拿捏好分寸。

       照理来说,信用卡用户透支后,银行与用户之间便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委托他人采取合法的方式要求用户还款天经地义。但银行此举却遭到广大民众的愤慨,这是因为,一方面,银行将持卡人信息透露给讨债公司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讨债公司的收益和要回钱的多少直接挂钩,这恐怕会导致一些不规范的讨债公司受利益驱动,做出违法的事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对于银行方面来说,相比律师和银行工作人员,催债公司更专业、成本更低、成功率也更高一些。不排除他们可能打打法律的擦边球,不过真正违法犯罪的行为恐怕也是很少见的。有人认为,银行此举涉嫌泄露信息,但银行与催债公司合作是否算是随意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恐怕值得商榷。毕竟银行不是把客户的资料拿去卖钱,而是用作追债。退一步讲,就算银行不找催债公司,恐怕也要找律师事务所,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呆坏账问题,此时银行也要提供负债客户资料信息。

     笔者认为,银行要解决呆坏账问题,与规范的讨债公司合作寻求在法律维度内讨回欠款,这不失为一条出路。但这条出路不仅荆棘丛生,还极有可能走偏。根本之道还是要杜绝呆坏账的上升:首先,银行近来呆坏账之所以不断上升,都是因这些年银行业间互相竞争,盲目扩张中间业务,根本不对申请信用卡用户的还款能力进行审核评估。所以现在银行必须加强自身对贷款人的审核力度,谨慎放贷,慎重发卡。其次、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在发放信用卡时,出于自身业绩的考虑,鼓励用户透支信用卡消费,这就使得一些本不具备多大还款能力的用户,开始了严重透支消费的生活。所以现在银行必须告知用户,在透支信用卡时要量入为出,不要过度透支,或者银行可根据用户的偿还能力的大小,对其信用卡透支额度设置上限。

       此次,银行通过讨债公司来催讨欠债用户的欠款也是无奈之举,否则其坏账呆账率将会直线上升。尽管此举要遭受众多的非议,但是笔者认为,银行当前要做好二点,一是堵源,二是合法。所谓“堵源”就是堵住源头,慎谨放贷、慎重发卡,教育用户量入为出,防止呆坏账继续上升。另外就是合法,也就是银行可以把催债工作交给有资质的讨债公司,但是讨债公司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下,合法向欠款用户催讨钱款,不能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唯有这样才能根治银行的呆坏账不断上升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