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2019)结对编程第一次作业 代码复审
一、项目功能介绍
本项目为王安宁同学所写,项目功能如下:
某银行有4个窗口对外接待客户,营业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5点,由于每个窗口在某个时刻只能接待一个客户,因此在客户人数众多时需要在每个窗口前顺次排队,若有空队列,插入空队列;若没有,则插入队伍人数最少的队列。编写程序以模拟银行的这种业务活动并计算一天中客户在银行逗留的平均时间,并以文件输出。本项目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计算每天来到银行的客户总人数,还有这一天内每个客户来到银行逗留的时间总和,最后用时间总和与客户总人数做比,得到一天内每个客户在银行逗留的平均时间。
二、代码审查表
功能模块名称 | 数据结构-银行业务模拟 | ||
审查人 | 吴汶潞 | 审查日期 | 2019/4/22 |
代码名称 | 银行业务模拟 | 代码作者 | 王安宁 |
文件结构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头文件和定义文件的名称是否合理? | 合理 | ||
头文件和定义文件的目录结构是否合理? | 合理 | ||
版权和版本声明是否完整? | 完整 | ||
重要 | 头文件是否使用了 ifndef/define/endif 预处理块? | 是 | |
头文件中是否只存放“声明”而不存放“定义” | 否 | ||
程序的版式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空行是否得体? | 得体 | ||
代码行内的空格是否得体? | 得体 | ||
长行拆分是否得体? | 得体 | ||
“{” 和 “}” 是否各占一行并且对齐于同一列? | 是 | ||
重要 | 一行代码是否只做一件事?如只定义一个变量,只写一条语句。 | 是 | |
重要 | If、for、while、do等语句自占一行,不论执行语句多少都要加 “{}”。 | 否,部分没加{} | |
重要 | 在定义变量(或参数)时,是否将修饰符 * 和 & 紧靠变量名?注释是否清晰并且必要? | 是 | |
重要 | 注释是否有错误或者可能导致误解? | 否 | |
重要 | 类结构的public, protected, private顺序是否在所有的程序中保持一致? | 无类结构 | |
命名规则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重要 | 命名规则是否与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或开发工具的风格保持一致? | 是 | |
标识符是否直观且可以拼读? | 是 | ||
标识符的长度应当符合“min-length && max-information”原则? | 是 | ||
重要 | 程序中是否出现相同的局部变量和全部变量? | 否 | |
类名、函数名、变量和参数、常量的书写格式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则? | 是 | ||
静态变量、全局变量、类的成员变量是否加前缀? | 是 | ||
表达式与基本语句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重要 | 如果代码行中的运算符比较多,是否已经用括号清楚地确定表达式的操作顺序? | 是 | |
是否编写太复杂或者多用途的复合表达式? | 否 | ||
重要 | 是否将复合表达式与“真正的数学表达式”混淆? | 否 | |
重要 | 是否用隐含错误的方式写if语句? 例如 | ||
(1)将布尔变量直接与TRUE、FALSE或者1、0进行比较。 | 否 | ||
(2)将浮点变量用“==”或“!=”与任何数字比较。 | 否 | ||
(3)将指针变量用“==”或“!=”与NULL比较。 | 否 | ||
如果循环体内存在逻辑判断,并且循环次数很大,是否已经将逻辑判 | 是 | ||
断移到循环体的外面? | |||
重要 | Case语句的结尾是否忘了加break? | 无case语句 | |
重要 | 是否忘记写switch的default分支? | 无switch语句 | |
重要 | 使用goto 语句时是否留下隐患? 例如跳过了某些对象的构造、变量的初始化、重要的计算等。 | 无goto语句 | |
常量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是否使用含义直观的常量来表示那些将在程序中多次出现的数字或字符串? | 是 | ||
在C++ 程序中,是否用const常量取代宏常量? | 否 | ||
重要 | 如果某一常量与其它常量密切相关,是否在定义中包含了这种关系? | 是 | |
是否误解了类中的const数据成员?因为const数据成员只在某个对象 | 无const数据成员 | ||
生存期内是常量,而对于整个类而言却是可变的。 | |||
函数设计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参数的书写是否完整?不要贪图省事只写参数的类型而省略参数名字。 | 是 | ||
参数命名、顺序是否合理? | 是 | ||
参数的个数是否太多? | 是 | ||
是否使用类型和数目不确定的参数? | 否 | ||
是否省略了函数返回值的类型? | 是 | ||
函数名字与返回值类型在语义上是否冲突? | 否 | ||
重要 | 是否将正常值和错误标志混在一起返回?正常值应当用输出参数获得,而错误标志用return语句返回。 | 否 | |
重要 | 在函数体的“入口处”,是否用assert对参数的有效性进行检查? | 否 | |
重要 | 使用滥用了assert? 例如混淆非法情况与错误情况,后者是必然存在的并且是一定要作出处理的。 | 否 | |
重要 | return语句是否返回指向“栈内存”的“指针”或者“引用”? | 是 | |
是否使用const提高函数的健壮性?const可以强制保护函数的参数、返回值,甚至函数的定义体。“Use const whenever you need” | 否 | ||
内存管理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重要 | 用malloc或new申请内存之后,是否立即检查指针值是否为NULL?(防止使用指针值为NULL的内存) | 否 | |
重要 | 是否忘记为数组和动态内存赋初值?(防止将未被初始化的内存作为右值使用) | 否 | |
重要 | 数组或指针的下标是否越界? | 否 | |
重要 | 动态内存的申请与释放是否配对?(防止内存泄漏) | 是 | |
重要 | 是否有效地处理了“内存耗尽”问题? | 否 | |
重要 | 是否修改“指向常量的指针”的内容? | 否 | |
重要 | 是否出现野指针?例如(1)指针变量没有被初始化;(2)用free或delete释放了内存之后,忘记将指针设置为NULL。 | 是 | |
重要 | 是否将malloc/free 和 new/delete 混淆使用? | 否 | |
重要 | malloc语句是否正确无误?例如字节数是否正确?类型转换是否正 确? | 无malloc语句 | |
重要 | 在创建与释放动态对象数组时,new/delete的语句是否正确无误? | 无new/delete语句 | |
C++ 函数的高级特性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重载函数是否有二义性? | 否 | ||
重要 | 是否混淆了成员函数的重载、覆盖与隐藏? | 否 | |
运算符的重载是否符合制定的编程规范? | 是 | ||
是否滥用内联函数?例如函数体内的代码比较长,函数体内出现循环。 | 否 | ||
重要 | 是否用内联函数取代了宏代码? | 否 | |
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赋值函数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重要 | 是否违背编程规范而让C++ 编译器自动为类产生四个缺省的函数: | ||
(1)缺省的无参数构造函数; | 否 | ||
(2)缺省的拷贝构造函数; | 是 | ||
(3)缺省的析构函数; | 是 | ||
(4)缺省的赋值函数。 | 否 | ||
重要 | 构造函数中是否遗漏了某些初始化工作? | 否 | |
重要 | 是否正确地使用构造函数的初始化表? | 否 | |
重要 | 析构函数中是否遗漏了某些清除工作? | 无析构函数 | |
是否错写、错用了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函数? | 无拷贝构造函数 | ||
重要 | 赋值函数一般分四个步骤: | ||
(1)检查自赋值; | 否 | ||
(2)释放原有内存资源; | 是 | ||
(3)分配新的内存资源,并复制内容; | 否 | ||
(4)返回 *this。是否遗漏了重要步骤? | 否 | ||
重要 | 是否正确地编写了派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赋值函数? | 否,无派生类 | |
注意事项: | |||
(1)派生类不可能继承基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赋值函数。 | 否 | ||
(2)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应在其初始化表里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 | 否 | ||
(3)基类与派生类的析构函数应该为虚(即加virtual关键字)。 | 否 | ||
(4)在编写派生类的赋值函数时,注意不要忘记对基类的数据成员重新赋值 | 否 | ||
类的高级特性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重要 | 是否违背了继承和组合的规则? | ||
(1)若在逻辑上B是A的“一种”,并且A的所有功能和属性对B而言都有意义,则允许B继承A的功能和属性。 | 否 | ||
(2)若在逻辑上A是B的“一部分”(a part of),则不允许B从A派生,而是要用A和其它东西组合出B。 | 否 | ||
其它常见问题 | |||
重要性 | 审查项 | 结论 | |
重要 | 数据类型问题: | 无 | |
(1)变量的数据类型有错误吗? | 存在 | ||
(2)存在不同数据类型的赋值吗? | 不存在 | ||
(3)存在不同数据类型的比较吗? | |||
重要 | 变量值问题: | ||
(1)变量的初始化或缺省值有错误吗? | 无 | ||
(2)变量发生上溢或下溢吗? | 无 | ||
(3)变量的精度够吗? | 够 | ||
重要 | 逻辑判断问题: | ||
(1)由于精度原因导致比较无效吗? | 否 | ||
(2)表达式中的优先级有误吗? | 否 | ||
(3)逻辑判断结果颠倒吗? | 否 | ||
重要 | 循环问题: | ||
(1)循环终止条件不正确吗? | 否 | ||
(2)无法正常终止(死循环)吗? | 否 | ||
(3)错误地修改循环变量吗? | 否 | ||
(4)存在误差累积吗? | 否 | ||
重要 | 错误处理问题: | ||
(1)忘记进行错误处理吗? | 否 | ||
(2)错误处理程序块一直没有机会被运行? | 否 | ||
(3)错误处理程序块本身就有毛病吗?如报告的错误与实际错误不一致,处理方式不正确等等。 | 否 | ||
(4)错误处理程序块是“马后炮”吗?如在被它被调用之前软件已经出错。 | 否 | ||
重要 | 文件I/O问题: | ||
(1)对不存在的或者错误的文件进行操作吗? | 不进行 | ||
(2)文件以不正确的方式打开吗? | 否 | ||
(3)文件结束判断不正确吗? | 是 | ||
(4)没有正确地关闭文件吗? | 否 |
三、项目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define CloseTime 480
typedef struct Event// 定义事件类型,元素类型
{
int OccurTime; // 事件发生时刻
int NType;// 事件类型,Qu表示到达事件,0至Qu-1表示Qu个窗口的离开事件
} Event, ElemType; // 事件类型,有序链表LinkList的数据元素类型
typedef struct LNode// 线性链表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 LNode, *Link, *Position;
typedef struct _LinkList// 链表类型
{
Link head, tail; // 分别指向线性链表中的头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
int len; // 指示线性链表中数据元素的个数
} LinkList;
typedef LinkList EventList; // 事件链表类型,定义为有序链表
typedef struct// 定义QElemType(队列的数据元素类型)
{
int ArrivalTime; // 到达时刻
int Duration; // 办理事务所需时间
} QElemType;
typedef struct QNode // 单链队列--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
QElem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QNode, *QueuePtr;
typedef struct
{
QueuePtr front,rear; // 队头、队尾指针
}LinkQueue;
#define Qu 4 // 客户队列数
#define Khjg 5 // 两相邻到达的客户的时间间隔最大值
#define Blsj 15 // 每个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最大值
// 程序中用到的主要变量(全局)
EventList ev; // 事件表
Event en; // 事件
Event et; // 临时变量
LinkQueue q[Qu]; // Qu个客户队列
QElemType customer; // 客户记录
//int CloseTime; // 银行营业时间(单位是分)
int TotalTime = 0; // 累计客户逗留时间初始为0
int CustomerNum = 0; // 客户数(初值为0)
FILE *fp;
// 释放p所指结点
void FreeNode(Link *p)
{
free(*p);
*p = NULL;
}
// 构造一个空的线性链表。
int InitList(LinkList *L)
{
Link p;
p = (Link)malloc(sizeof(LNode)); // 生成头结点
if( p )
{
p->next = NULL;
(*L).head = (*L).tail = p;
(*L).len = 0;
return 1;
}
else
return 0;
}
// 将线性链表L重置为空表,并释放原链表的结点空间
int ClearList(LinkList *L)
{
Link p,q;
if((*L).head != (*L).tail)// 不是空表
{
p = q = (*L).head->next;
(*L).head->next = NULL;
while(p != (*L).tail)
{
p = q->next;
free(q);
q = p;
}
free(q);
(*L).tail = (*L).head;
(*L).len = 0;
}
return 1;
}
// 销毁线性链表L,L不再存在
int DestroyList(LinkList *L)
{
ClearList(L); // 清空链表
FreeNode(&(*L).head);
(*L).tail = NULL;
(*L).len = 0;
return 1;
}
// h指向L的一个结点,把h当做头结点,删除链表中的第一个结点并以q返回。
// 若链表为空(h指向尾结点),q=NULL,返回0。
int DelFirst(LinkList *L,Link h,Link *q) // 形参增加L,因为需修改L
{
*q = h->next;
if( *q ) // 链表非空
{
h->next = (*q)->next;
if( !h->next ) // 删除尾结点
(*L).tail = h; // 修改尾指针
(*L).len--;
return 1;
}
else
return 0; // 链表空
}
// 已知p指向线性链表中的一个结点,返回p所指结点中数据元素的值
ElemType GetCurElem(Link p)
{
return p->data;
}
// 若线性链表L为空表,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nt ListEmpty(LinkList L)
{
if(L.len)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 返回线性链表L中头结点的位置
Position GetHead(LinkList L)
{
return L.head;
}
// 已知L为有序线性链表,将元素e按非降序插入在L中。(用于一元多项式)
int OrderInsert(LinkList *L,ElemType e,int (*comp)(ElemType,ElemType))
{
Link o,p,q;
q = (*L).head;
p=q->next;
while(p!=NULL&&comp(p->data,e)<0) // p不是表尾且元素值小于e
{
q=p;
p=p->next;
}
o=(Link)malloc(sizeof(LNode)); // 生成结点
o->data=e; // 赋值
q->next=o; // 插入
o->next=p;
(*L).len++; // 表长加1
if(!p) // 插在表尾
(*L).tail=o; // 修改尾结点
return 1;
}
// 构造一个空队列Q
int InitQueue(LinkQueue *Q)
{
(*Q).front = (*Q).rear = (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 !(*Q).front )
exit(0);
(*Q).front->next = NULL;
return 1;
}
// 销毁队列Q(无论空否均可)。
int DestroyQueue(LinkQueue *Q)
{
while((*Q).front)
{
(*Q).rear = (*Q).front->next;
free((*Q).front);
(*Q).front = (*Q).rear;
}
return 1;
}
// 若Q为空队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nt QueueEmpty(LinkQueue Q)
{
if(Q.front == Q.rear)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 求队列的长度
int QueueLength(LinkQueue Q)
{
int i = 0;
QueuePtr p;
p = Q.front;
while(Q.rear != p)
{
i++;
p = p->next;
}
return i;
}
// 若队列不空,则用e返回Q的队头元素,并返回1,否则返回0
int GetHead_Q(LinkQueue Q,QElemType *e)
{
QueuePtr p;
if(Q.front == Q.rear)
return 0;
p = Q.front->next;
*e = p->data;
return 1;
}
// 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int En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
QueuePtr p = (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 !p ) // 存储分配失败
exit(0);
p->data = e;
p->next = NULL;
(*Q).rear->next = p;
(*Q).rear = p;
return 1;
}
// 若队列不空,删除Q的队头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1,否则返回0。
int De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
QueuePtr p;
if((*Q).front == (*Q).rear)
return 0;
p = (*Q).front->next;
*e = p->data;
(*Q).front->next = p->next;
if((*Q).rear == p)
(*Q).rear = (*Q).front;
free(p);
return 1;
}
// 从队头到队尾依次对队列Q中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
int QueueTraverse(LinkQueue Q,void(*vi)(QElemType))
{
QueuePtr p;
p = Q.front->next;
while( p )
{
vi(p->data);
p = p->next;
}
printf("
");
return 1;
}
// 依事件a的发生时刻<、=或>事件b的发生时刻分别返回-1、0或1。
int cmp(Event a,Event b)
{
if(a.OccurTime == b.OccurTime)
return 0;
else
return
(a.OccurTime - b.OccurTime) / abs(a.OccurTime - b.OccurTime);
}
// 银行的开门的时候,进行的初始化操作。
void OpenForDay()
{
int i;
InitList( &ev ); // 初始化事件链表为空
for(i = 0; i < Qu; ++i) // 置空各个窗口的队列
InitQueue( &q[i] );
en.OccurTime =0; // 设定第一个客户到达事件
en.NType = Qu; // 到达
OrderInsert(&ev, en, cmp); // 插入事件表
fp=fopen("bank.txt","w");
}
void Random(int *d,int *i)
{
*d = rand() % Blsj + 1; // 1到Blsj之间的随机数
*i = rand() % Khjg + 1; // 1到Khjg之间的随机数
printf("
随机产生:处理时间%d, 间隔%d
", *d, *i);
fprintf(fp,"
随机产生:处理时间%d, 间隔%d
", *d, *i);
}
// 返回最短队列的序号
int Minimum(LinkQueue Q[])
{
int l[Qu];
int i, k;
for(i = 0; i < Qu; i++)
l[i] = QueueLength(Q[i]);
k = 0;
for(i = 1; i < Qu; i++)
if(l[i] < l[0])
{
l[0] = l[i];
k = i;
}
return k;
}
// 处理客户到达事件
void CustomerArrived()
{
QElemType f;
int durtime, intertime, i;
printf("当前时间:%d ", en.OccurTime);
fprintf(fp,"当前时间:%d ", en.OccurTime);
++CustomerNum;
Random(&durtime, &intertime); // 生成两随机数
et.OccurTime = en.OccurTime + intertime;// 下一客户到达时刻
et.NType = Qu; // 队列中只有一个客户到达事件
printf("当前客户(%d)的处理时间是%d 下一个客户到达的时间是:%d
",CustomerNum, durtime, et.OccurTime);
fprintf(fp,"当前客户(%d)的处理时间是%d 下一个客户到达的时间是:%d
",CustomerNum, durtime, et.OccurTime);
if(et.OccurTime < CloseTime) // 银行尚未关门,插入事件表
OrderInsert(&ev, et, cmp);
// 求长度最短队列的序号,等长为最小的序号。然后将这个事件插入到队列中。
i = Minimum(q);
f.ArrivalTime = en.OccurTime;
f.Duration = durtime;
EnQueue(&q[i], f);
// 设定第i队列的一个离开事件并插入事件表。
if(1 == QueueLength(q[i]))
{
et.OccurTime = en.OccurTime + durtime;
et.NType = i;
OrderInsert(&ev, et, cmp);
printf("离开事件发生时间是:%d 服务的业务员是%d号
", et.OccurTime, et.NType + 1);
fprintf(fp,"离开事件发生时间是:%d 服务的业务员是%d号
", et.OccurTime, et.NType + 1);
}
}
// 处理客户离开事件,en.NTyPe < Qu
void CustomerDeparture()
{
int i;
i = en.NType;
DeQueue(&q[i], &customer); // 删除第i队列的排头客户
// 累计客户逗留时间
TotalTime += en.OccurTime - customer.ArrivalTime;
// 设定第i队列的队头为一个离开事件并插入事件表。
if( !QueueEmpty(q[i]) )
{
GetHead_Q(q[i], &customer);
et.OccurTime = en.OccurTime + customer.Duration;
et.NType = i;
OrderInsert(&ev, et, cmp);
}
}
// 模拟银行业务,计算客户在银行的逗留时间。
void Bank_Simulation()
{
Link p;
ElemType t;
OpenForDay(); // 银行开业初始化
// 马上处理事件,判断事件表是否为空
while( !ListEmpty(ev) )
{
// 删除事件表的第一个结点,并返回给p
DelFirst(&ev, GetHead(ev), &p);
// 获取刚刚删除的事件结点
t = GetCurElem(p);
// 从中获取当前时间,当前事件类型。
en.OccurTime = t.OccurTime;
en.NType = t.NType;
if( Qu == en.NType )
CustomerArrived(); // 处理客户到达事件
else
CustomerDeparture(); // 处理客户离开事件
}
printf("**************************************************************
顾客总数:%d, 所有顾客共耗时:%d分钟, 平均每人耗时: %d分钟
**************************************************************
", CustomerNum, TotalTime, TotalTime / CustomerNum);
fprintf(fp,"****************************************************************
顾客总数:%d, 所有顾客共耗时:%d分钟, 平均每人耗时: %d分钟
****************************************************************
", CustomerNum, TotalTime, TotalTime / CustomerNum);
fclose(fp);
}
int main()
{
int i;
srand((unsigned)time(NULL)); // 随机种子
// 模拟银行事务处理
//CustomerArrived();
Bank_Simulation();
DestroyList(&ev);
for (i = 0; i < Qu; i++)
DestroyQueue(&q[i]);
return 0;
}
四、代码评价
通过结合代码审查表对王安宁同学的代码进行审查,我发现这段代码中有很多闪光点以及一些不足之处。下面一一说明:
好的方面:
1.文件结构:
- 头文件定义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define CloseTime 480
- 宏定义
#define Qu 4 // 客户队列数
#define Khjg 5 // 两相邻到达的客户的时间间隔最大值
#define Blsj 15 // 每个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最大值
// 程序中用到的主要变量(全局)
头文件定义和宏定义合理且完整全面,并且使用了define预处理块。
2.程序版式:
int OrderInsert(LinkList *L,ElemType e,int (*comp)(ElemType,ElemType))
{
Link o,p,q;
q = (*L).head;
p=q->next;
while(p!=NULL&&comp(p->data,e)<0) // p不是表尾且元素值小于e
{
q=p;
p=p->next;
}
o=(Link)malloc(sizeof(LNode)); // 生成结点
o->data=e; // 赋值
q->next=o; // 插入
o->next=p;
(*L).len++; // 表长加1
if(!p) // 插在表尾
(*L).tail=o; // 修改尾结点
return 1;
}
代码规范整齐干净,空行得体,长行拆分得体。“{”“}”分别各占一行,一行代码只执行一条语句。在定义变量(或参数)时,是否将修饰符 * 和 & 紧靠变量名,注释清晰并且必要。
3.命名规则:
(1)构造空队列Q
int InitQueue(LinkQueue &Q)
(2)销毁队列Q
int DestoryQueue(LinkQueue &Q)
(3)将Q清为空队列
int QueueEmpty(LinkQueue &Q)
(4)判断Q是否为空队列
int QueueEmpty(LinkQueue Q)
(5)队列长度
int QueueLength(LinkQueue Q)
(6)返回Q的队头元素
int GetHead(LinkQueue Q,QElemType &e)
(7)插入元素
int En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8)删除元素
int DeQueue (LinkQueue &Q,QElemType &e)
(9)调用函数
int QueueTraverse(LinkQueue Q,visit())
命名规则是否与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或开发工具的风格保持一致;标识符直观且可以拼读;程序中没有出现相同的局部变量和全部变量;类名、函数名、变量和参数、常量的书写格式遵循一定的规则。参数完整,包括参数的类型和参数名,参数命名、顺序合理。函数名字与返回值类型正确。
4.其他:
变量问题:
变量的数据类型无错误,不存在不同数据类型的比较。变量的初始化或缺省值无错误,变量没有发生上溢或下溢,变量的精度足够。
循环问题:
循环终止条件正确,且所有循环均能正常结束。
文件I/O问题:
文件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文件结束判断正确,正确地关闭文件。
不足之处:
- 规模
本项目使用链表和队列的方法共实现了14个函数,共375行代码。可以说是一项比较大规模的项目了,这样让读者读起来比较困难耗时较长,我想仍可以对代码进行优化,使代码更简单高效,更提高可读性。
- 占用空间
本项目由于需要处理的事件较多,因此占用程序空间较大。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数据结构,减少占用空间。**
- 扩展性
本项目的扩展性较差,例如只规定了银行有4个窗口对外接待客户,如果客户够多,没有上限函数处理。因此比较局限,有待优化。**
- 可读性
有的语句或者算法过于精简,影响了可读性。(例)
int ListEmpty(LinkList L)
{
if(L.len)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五、个人总结
通过本次结对作业,我学会了对别人的代码进行复审,从中发现了别人的代码中许多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以及通过代码审查表也发现了自己平时在写代码的时候忽略掉的一些细节问题。以前写代码只注重代码的正确性,现在我明白了,要写出一段好的代码可不只是0 error(s), 0 warning(s)。自己写的代码不仅要自己看得懂,还要让别人看得懂。要考虑到规模、执行效率、占用空间、可读性、扩展性五个大体方面,才算是好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