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软件生存期模型
- 软件生存周期定义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或机动的准则,确立开发过程所遵守的规定和限制,便于各种活动的协调,便于各种人员的有效通信,有利于活动重用,有利于活动管理.
- 软件生存周期的类型:
瀑布模型
螺旋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
增量模型
喷泉模型
统一过程
①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
快速原型模型如图所示。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
(1)有助于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2)原型系统已经通过与用户的交互而得到验证,据此产生的规格说明文档能够正确地描述用户需求。
(3)软件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按线性顺序进行。
(4)因为规格说明文档正确地描述了用户需求,因此,在开发过程的后续阶段不会因为发现规格说明文档的错误而进行较大的返工。
(5)开发人员通过建立原型系统已经学到了许多东西,因此,在设计和编码阶段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自然减少了在后续阶段需要改正前面阶段所犯错误的可能性。
(6)快速原型的突出特点是“快速”。开发人员应该尽可能快地建造出原型系统,以加速软件开发过程,节约软件开发成本。
原型的用途是获知用户的真正需求,一旦需求确定了,原型可以抛弃,当然也可以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②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也称为渐增模型,是Mills等于1980年提出来的。
使用增量模型开发软件时,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
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
增量模型的优点
(1)能在较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一些有用的工作产品,即从第1个构件交付之日起,用户就能做一些有用的工作。
(2)逐步增加产品的功能可以使用户有较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用户组织带来的冲击。
(3)项目失败的风险较低,虽然在某些增量构件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但其他增量构件将能够成功地交付给客户。
(4)优先级最高的服务首先交付,然后再将其他增量构件逐次集成进来。因此,最重要的系统服务将接受最多的测试。
每个增量构件应当实现某种系统功能,因此增量构件
的开发可以采用瀑布模型的方式,如图所示
。
③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生命周期模型。
“喷泉”一词体现了迭代和无间隙特性。图中代表不同阶段的圆圈相互重叠,这明确表示两个活动之间存在重叠
④统一过程
由Booch、Jacobson及Rumbaugh提出,统一过程模型如图所示
。
统一过程的阶段
统一过程有4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移交阶段。
① 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主要关注项目计划和风险评估,其目的是确定是否值得开发目标信息系统。
② 细化阶段。细化阶段关心定义系统的总体框架,其目标是:细化初始需求(用况)、细化体系结构、监控风险并细化它们的优先级、细化业务案例以及制订项目管理计划。
③构造阶段。构造阶段是建立系统,构造信息系统的第1个具有操作质量的版本,以能够交付给客户进行b测试的版本结束,有时称为测试版本。
④ 移交阶段。移交阶段包含b测试时期,以发布完整的系统而终止,其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
⑤瀑布模型
瀑布型:
1思想
从制作时间上按工序把问题简化 ,将功能实现与制作分开便于分工协作
- 优点
1 .奠定了软件工程方法的基础
2流水依赖 便于分工协作
3 推迟物理实现,易于修改文档,有复审质量保证
- 不足
与用户见面晚,成功率低
- 适用范围
适用与系统要求明确的系统 ,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均可使用
开发方法: 遵循软件生命期的划分,明确规定每个阶段的任务,上已阶段完成确定的任务后就产生一定格式的文档给下一阶段不同阶段的任务,一般有不同级别的软件人员承担.
开发特点 : 1时间的顺序性和依赖性
2.推迟实现的观点
3 . 质量保证的观点
⑥ 螺旋模型
- 1楼lfmilaoshi3小时前
- 积累n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