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叹(中国版_Made In China)

程序员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叹(中国版_Made In China)

 

转载注明原文地址: http://thetopofqingshan.iteye.com/blog/1727381

 

程序员的感叹(中国版_Made In China)

 

此时的中国的程序员自称是"码农","IT矿工","程序猿",coder

 

 

为何有这样的感叹?

1.想像

 

在自己还没有当程序员的时候,本以为程序员的的工作是:在一个小屋子里面,一个人对一个大屏幕,听着耳边响彻发疯熟悉的旋律,
天马行空构思程序,随心所欲敲着代码,然而当成了程序员后却是这样一副惨象,的程序员的工作是:怎么做能有钱就怎么做,不得不
名砍了自己构思半天,写写改改的程序,那样的心情就割自己的肉--心痛,口也不服啊, 但是在身在他乡-就不能靠天吃饭了, 只能靠
工作吃饭了,不把自己的代码"下架",最终的后果只有自己"下架"或被"下架", 久而久之, 程序员的生活理想的只能在家的实现
 

 

 

2.加班

 

程序员开始还有点甘心,还可以过自己的想的要生活--自己控制程序,而不是被程序控制
由于IT这行开始,利润大都数是程序员的,所以程序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人口占据世界第一,此时程序员的数量
也不断增长,造成"僧多粥少"以及"人多势众"的局面,程序所有获得的利润开始减少; 由于邓不平同志的一句话-"改革开放,引进外
国的技术和资金",中国沿海开始沦为世界的加工厂,年轻的劳动放弃家里的那一亩三分田地, 开始用自己的青春换取金钱, 同样, 
中国人多的总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 打工者最明显的一个感觉是, 加班的时间多了, 工资却少了, 正受到了这样社会环境的
IT这个行业也不例外是不是, 如果例外的那说明, 你幸运啦, 这下程序员的理想生活时间, 大大减少了,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 
跳还是跳, 最后很是绝望

 

 

3.创业

 

程序的员的创业总是这样的,一群有志青年, 开始的时候有钱可以抵着, 说的是理想,谈的是完美,讲究的是创新--创造价值, 倒后来
产品发布延迟, 代码不能转化为金钱, 老大就开口了:"兄弟大家多加一会班,快点把项目完成, 完成了我大家去放松好好的放松一下",
等到发工资,哥们由于我们产品的发布有所延迟--也就是说资金回拢有点慢,工资不能全部发了,大家先忍一下, 公司会解决这个问题了,
由于大家都是带得同样梦想的而到一起工作奋斗的,刚开始还可以接受, 久了,卡里的钱越来越少,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了,这下急了--大家
还是同样的"志同道和"共语了一把, 解散拿钱走人,相信也好, 不相信也好, 反正我是相信了, 最后用一句话描述结局
最后却是, 说的鬼话, 谈的是金钱, 讲究如何"多快好省",最后产品多是bug n个(不知道n等于多少)--最后解散
 

 

 

4.开源

 

中国的程序员想开源, 生活她不给力, 时间它不够多, 精力它是有限, 压力慢慢的增长, 只能和被窝撕打成一团, 最后结局总是这样,
开源的代码很多不是我们开发的, 很多都是我们在用的, 不知道是用工具, 还是被工具所用
 

 


5.最后

 

想得是创造价值,做的却是实现价值
注:创造几乎可以让代码随息而走--追求完美,实现几乎都是别人的想法--沦为滥造
 

 

 

这样的程序员的中国制造-也就是大家说的-Made In China

 

 

1 楼 max800 2012-11-15  
深有体会,我们现在很多的程序员都是用别人的工具类,我们是被工具控制了,很少能体会到代码随息而走了。
2 楼 潘清山 2012-11-16  
max800 写道
深有体会,我们现在很多的程序员都是用别人的工具类,我们是被工具控制了,很少能体会到代码随息而走了。

当前国度正向第三产业过渡,谁走先了,市场显然谁占有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