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server:RAID草案的选择

ubuntu server:RAID方案的选择
以下内容来自:http://linux.ctocio.com.cn/263/8972263.shtml

◆RAID方案的选择
  Linux内核从2.4开始,就已经提供软RAID功能了。Linux内核中可以使用的常见软RAID有:
  ●RAID0——磁盘分条(Striping),效率最高,安全性最低,磁盘利用率很高;
  ●RAID1——磁盘镜像(Mirroring),安全性高,磁盘利用率最低;
  ●RAID5——带校验的磁盘分条(Parity across disks),效率、安全性、磁盘利用率适中。
  RAID0其实不提供冗余,最少只需要1块硬盘即可;如果用多块硬盘的话,数据就会呈带状分布在各个硬盘上。正因为不提供冗余,所以RAID0的读/写速度在所有RAID方案中是最快的;但是就像钱币的两面,由于RAID0没有冗余功能,所以完全没有容错能力,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会使整个RAID失效,所以安全性较低。RAID0图示如图22.1所示。
  RAID1也至少需要2块硬盘,两个互为镜像,一份数据存在2块硬盘上,也就是对数据进行100%备份;如果一块硬盘坏掉,RAID1仍然可以工作,它在所有的RAID方案中安全性是最高的。但是RAID1,备份就占掉一半空间,所以只有50%的磁盘空间利用率,存储成本高。RAID1图示如图22.2所示。
     
  RAID5可以看做是“RAID0和RAID1”的这种方案,则至少需要3块硬盘。在RAID0的基础上加了校验,但是不像RAID1那样对数据进行备份;当一块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RAID5会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RAID5的读效率较高,但是写数据时要进行校验,所以写效率较低。RAID5图示如图22.3所示。
  以上介绍的,是基本RAID方案。我们既可以使用上述这些基本RAID方案中的一个,也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
  比如,我们把两个RAID1再组合成RAID0,就叫做RAID10。RAID10是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兼顾的方案,它不仅具备RAID1的安全性,也具备与RAID0近似的性能。由于RAID10也提供100%备份,所以磁盘的利用率和RAID1相同,存储成本高。RAID10图示如图22.4所示。
  
  不过话说回来,多花点钱买块硬盘,既能提高系统性能,又能提高数据安全性,还是很划算的。假设你采用服务器硬盘,每块的价格是5000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几乎是最好的服务器硬盘了);如果你为了省下一块硬盘的钱,非要使用RAID5,的确,你节省了5000元钱。但是一旦发生故障,你的担心、焦虑、叹息,值多少钱?你老板的担心、焦虑、叹息,又值多少钱?万一数据不能恢复,那些数据又值多少钱?

因此,RAID10是Hiweed重点推荐的RAID方案。尤其是银行业、证券业、大型超市、物流仓储、档案管理等,RAID10更是最佳选择。如果你的系统既有大量数据需要存取,又对数据安全性有严格要求,毫无疑问应该使用RAID10。
    ◆RAID10的实现
  我们将在VMware Server中做讲解。
  因为RAID10至少要用到4块硬盘,所以我们需要事先向VMware虚拟机中添加额外的3块硬盘,如图22.5所示。
  
  这样,我们的机器中就有4块硬盘,都是8GB大小(在Linux中显示为8.6GB)。
  GRUB不支持RAID10,却可以很好地支持RAID1。因此,我们会把/boot分区设置为RAID1。
  根分区“/”和swap分区,我们会设置为RAID10。
  你可能会疑惑:交换分区还需要用RAID?是的。虽然Linux能够使用不同磁盘上的多个独立交换分区,但是一旦正在使用的分区发生故障,或者该分区所在的硬盘发生故障,那么整个系统将会宕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才将交换分区放在RAID上面。至于性能问题,你完全不必担心;因为RAID10本身性能很高,况且交换分区只有在系统内存不足时才会用到。

提示 其实,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可以选择使用USB启动,或者网络启动,这样,就不用专门搞/boot分区了。而且,如果你的系统有足够的内存,甚至连swap分区都可以不要,将整块硬盘全部用于存储数据。
  重复一下我们的方案:
  ¡ /boot——RAID1
  ¡ /——RAID10
  ¡ swap——RAID10
  如图22.6所示。
  
  ◆手动分区
  启动Ubuntu Server的安装光盘,在光盘启动时的第一个界面上,选择简体中文,进入安装程序。一直到出现“磁盘分区”的画面(如图22.7所示),选择“手动”分区。

◆第一块硬盘分区
  我们首先将第一块硬盘进行分区。由于硬盘比较多,我们将只对这一块硬盘(sda)进行手工分区,剩下的其他硬盘,我们将采用“分区复制”的方法,直接将第一块硬盘的分区复制过去。
  在如图22.8所示的界面中,选择第一块硬盘(sda),然后按回车键。
  
  安装程序会询问“要在此设备上创建新的空分区表吗”,选择“是”,然后按回车键,如图22.9所示。

接下来,选择刚才创建的空闲空间,然后按回车键,如图22.10所示。
  
  在下一步的界面中,选择“创建新分区”,并按回车键,如图22.11所示。

接下来,输入该分区的大小,我们分50MB的空间给/boot就足够了,如图22.12所示。
  
  接下来,选择新分区的类型为“主分区”,如图22.13所示。

新分区的位置为“开始”,如图22.14所示。
  
  在接下来的界面中,设置该分区为“RAID物理卷”,可启动标志为“开”,然后选择“分区设定结束”,并按回车键,如图22.15所示。
  
  接下来,按照刚才的步骤,创建8.3GB大小的“RAID物理卷”,剩下的所有空间(本例为238.5MB)也创建成“RAID物理卷”,如图22.16所示。
  

请注意两点:
  ◆这两个分区的“可启动标志”都为“关”,也就是不可启动
  ◆最后创建的分区,虽然我们打算用作“交换分区”,但是这时还是要先创建为“RAID”物理卷,稍后我们会在这个RAID物理卷上创建交换分区。
  现在,第一块硬盘的分区工作已经结束了,但是分区还没有被保存。我们需要先将刚才所做的工作写到硬盘上,然后才能向其他几块硬盘进行复制。
  在下面的界面中,选择“软件RAID设置”,按回车键,如图22.17所示。
  
  安装程序会询问是否写入,选择“是”,按回车键,如图22.18所示。


然后,安装程序就会进入下面的界面,如图22.19所示。请你不要选取界面中的功能,我们按“Alt+F2”键。
  
  ◆分区复制
  在上面的界面上按“Alt+F2”键后,再按回车键,就会进入安装程序的虚拟控制台,如图22.20所示。
  
  在该虚拟控制台中,输入下面的命令,将sda上的分区信息复制到sdb、sdc、sdd中:
  # sfdisk -d /dev/sda | sfdisk /dev/sdb
  # sfdisk -d /dev/sda | sfdisk /dev/sdc
  # sfdisk -d /dev/sda | sfdisk /dev/sdd
  好,现在4块硬盘上的分区,已经一模一样了。
  在虚拟控制台中不要走开,下面的工作仍需在控制台中进行。


◆创建RAID阵列
  分区建好后,我们就可以创建RAID阵列了。
  在Ubuntu的安装界面中,允许我们创建RAID0、RAID1、RAID5,但是没有RAID10的选项;所以我们只能在虚拟控制台中,用命令来创建。为了快捷,我们连RAID1也用命令创建了。
  在安装程序的虚拟控制台中,输入下面的命令,创建RAID1。该阵列是用于/boot的:
  # mdadm --create /dev/md0 --auto=yes --force -R --level=raid1 --raid-devices=4 / dev/sd[a-d]1
  其中,sd[a-d]1是sda1、sdb1、sdc1、sdd1的缩写形式。
  然后,再输入下面命令,创建RAID10阵列,用于根分区“/”:
  # mdadm --create /dev/md1 --auto=yes --force -R --level=raid10 --raid-devices=4 /d ev/sd[a-d]2
  最后,用下面的命令,创建RAID10阵列,该阵列会被用作交换分区:
  # mdadm --create /dev/md2 --auto=yes --force -R --level=raid10 --raid-devices=4 /d ev/sd[a-d]3
  命令完成后,按“Alt+F1”键回到安装程序界面,选择“完成”即可,如图22.21所示。
  
  这时,安装程序会重新扫描硬盘分区(会花点时间)。
(end)



以下内容来自:http://forum.xitek.com/forum-viewthread-action-printable-tid-639383.html
标题: 硬盘这么便宜了,来组RAID5吧 [打印本页]
[1 楼] 作者: 草色烟光    时间: 2009-6-26 17:37

做一回标题党

现在买一块支持raid5,支持4块以上sata2硬盘的raid卡,大概什么价?

最好是大厂了,否则raid卡坏了,数据也全完了
[2 楼] 作者: 三三五五    时间: 2009-6-26 21:33

不用买RAID卡吧,现在很多主板都支持RAID5了。如果单买RAID卡还挺贵的哦。
[3 楼] 作者: freedom123    时间: 2009-6-26 21:37

我玩过小型机的raid5+0,32块硬盘的
[4 楼] 作者: 草色烟光    时间: 2009-6-26 22:11

原文由 三三五五 发表
不用买RAID卡吧,现在很多主板都支持RAID5了。如果单买RAID卡还挺贵的哦。


我的两块主板,都只支持raid0或者raid1

单买卡就图可靠性好一些
[5 楼] 作者: 林中啄木    时间: 2009-6-26 22:15

帮顶,顺便向达人学习。
[6 楼] 作者: roygu    时间: 2009-6-26 22:33

搭车同问。。。
[7 楼] 作者: 135F2DC    时间: 2009-6-26 23:37

Adaptec RAID 2405吧!3块硬盘的钱。
[8 楼] 作者: 帅帅    时间: 2009-6-27 08:43

之前买过一块貌似最便宜的带RAID5的卡,700多,火箭的。这是新的价格,如果去淘宝上买二手的,还可以更便宜,如果要求不高,就利用主板自带的做RAID也可以.
[9 楼] 作者: roygu    时间: 2009-6-27 10:45

原文由 135F2DC 发表
Adaptec RAID 2405吧!3块硬盘的钱。


2405貌视不支持RAID5吧?
3805如何?似乎老了点。。。
[10 楼] 作者: goepower    时间: 2009-6-27 20:58

四块WD 500G 黑盘,组RAID0+1的飘过
总觉得“5”没有“0+1”保险,只是少一块硬盘而已,现在硬盘这么便宜,安全更重要阿,嘿嘿~!
[11 楼] 作者: PowerPC    时间: 2009-6-27 21: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楼] 作者: hanshanson    时间: 2009-6-27 23:02

原文由 PowerPC 发表
RAID5的出发点是阵列里坏一块硬盘不会造成数据丢失,但问题是一般大家都是一次买若干个同品牌同型号乃至同批次的作这个,这些宝贝似乎有在几乎同样的时间大家一起坏的趋势,至少赶在你恢复的时候一起出问题……

对,比如去年希捷的11代固件事件
[13 楼] 作者: raptorz    时间: 2009-6-27 23:05

原文由 草色烟光 发表
做一回标题党

现在买一块支持raid5,支持4块以上sata2硬盘的raid卡,大概什么价?

最好是大厂了,否则raid卡坏了,数据也全完了


就我用PC服务器这么多年下来,碰到好几次RAID卡坏,从来没有丢过数据。
因为Raid的配置信息除了存在卡里,还会在硬盘里有一个备份。卡坏的时候,只要换一块同型号的,启动时进入RAID卡配置页面,读出硬盘里的配置即可。
[14 楼] 作者: rolypoly    时间: 2009-6-28 02:46

原文由 goepower 发表
四块WD 500G 黑盘,组RAID0+1的飘过
总觉得“5”没有“0+1”保险,只是少一块硬盘而已,现在硬盘这么便宜,安全更重要阿,嘿嘿~!

如果只是4块硬盘,那确实只少一块硬盘的空间。如果有5块,6块,或者7块哪?

像我用unraid(类似于raid5), 现在就有8块硬盘,大小都不同,用了raid以后等于所有的盘都被保护了,代价是一块硬盘的空间。0+1要浪费一半的空间。

再说了,0+1如果坏了两块,你的东西可能就全没了。我的raid,坏了两块,没坏的盘上东西都在。
[15 楼] 作者: rolypoly    时间: 2009-6-28 02:48

原文由 hanshanson 发表

对,比如去年希捷的11代固件事件

对raid5来说,除非两块盘真的同时坏,即使坏的时间差一天,你也可以把数据想法备份出来,或者换一块盘进去rebuild一下。
[16 楼] 作者: hanshanson    时间: 2009-6-28 03:37

原文由 rolypoly 发表

对raid5来说,除非两块盘真的同时坏,即使坏的时间差一天,你也可以把数据想法备份出来,或者换一块盘进去rebuild一下。

唉,现在都是上T的数据,备份起来可不再那么容易了,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大的问题
此外在备份期间再次出现故障也是毁灭性的,曾经看到有*网友使用希捷11代问题硬盘导致raid5损毁的
unraid的确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17 楼] 作者: 草色烟光    时间: 2009-6-28 20:54

原文由 raptorz 发表


就我用PC服务器这么多年下来,碰到好几次RAID卡坏,从来没有丢过数据。
因为Raid的配置信息除了存在卡里,还会在硬盘里有一个备份。卡坏的时候,只要换一块同型号的,启动时进入RAID卡配置页面,读出硬盘里的配置即可。


我的意思就是,如果卡坏了(假设诺干年后),大厂的还有机会买到同型号的,如果小牌子或者杂牌的,多半已经消失了
[18 楼] 作者: PowerPC    时间: 2009-6-28 21: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楼] 作者: 草色烟光    时间: 2009-6-28 22:42

原文由 PowerPC 发表


卡可以备一块嘛。。。。

俺十二年来一直是用RedHat Linux的软件RAID5, 倒是没遇到啥问题,一次想换Adaptec 2100S的RAID卡,倒是结结实实地丢了一次数据。


自己用而已,一块卡已经不便宜了,有买两块卡的钱,不如上个多碟的NAS了

windows下有能用的软件raid5吗?
[20 楼] 作者: etainxie    时间: 2009-6-29 13:27

我用的dell perc 6/i,2片ocz ssd v2 30g组raid 0装win7 x64,4片seagate es2 500g组raid 5放数据
[21 楼] 作者: pure    时间: 2009-6-29 22:02

在公司的备品仓库里面找支持RAID5的主板,未果。
在网上找正品大厂的RAID卡,吓退。

用Ubuntu9.04 LTS+mdadm搭建软件Raid5,4块没人用的三星160G硬盘,在mdadm的自检程序里面写了一个故障鸣笛的脚本,一旦出现问题就滴滴滴响。

另用4块希捷企业级500GB搭建热备RAID5,每晚与主机通过千兆网rsync。
[22 楼] 作者: WolfX-700    时间: 2009-6-30 08:01

机箱里塞了2块RAID卡  18个硬盘的飘过
[23 楼] 作者: PowerPC    时间: 2009-6-30 08: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4 楼] 作者: WolfX-700    时间: 2009-6-30 08:40

原文由 PowerPC 发表


你啥机箱?多少个电源?


联力2100 加了两个硬盘扩展笼

1100W+550W
[25 楼] 作者: etainxie    时间: 2009-6-30 09:15

原文由 WolfX-700 发表
机箱里塞了2块RAID卡  18个硬盘的飘过


2块raid卡接16个硬盘吧?还有2块硬盘应该是单独挂着的?
[26 楼] 作者: abouder    时间: 2009-6-30 09:20

只在单位玩这个,家里貌似还用不上。
[27 楼] 作者: WolfX-700    时间: 2009-6-30 09:55

原文由 etainxie 发表


2块raid卡接16个硬盘吧?还有2块硬盘应该是单独挂着的?



4个300G 15K SAS  RAID-5
4个1T SATA RAID-5
8个500G SATA RAID-5
一个猛禽146 做BT盘
一个146 15K SCSI 做交换文件
[28 楼] 作者: seanwan    时间: 2009-6-30 10:18

原文由 草色烟光 发表
我的意思就是,如果卡坏了(假设诺干年后),大厂的还有机会买到同型号的,如果小牌子或者杂牌的,多半已经消失了


大多数情况下,同一(大)厂商的RAID卡可以支持本品牌的其他卡作出来的RAID,并非要同一型号的。
大厂的卡如果支持了SNIA的DDF规范,不同厂商间的RAID应该也能通用。看情况。
当然,小厂就很难说了。
[29 楼] 作者: seanwan    时间: 2009-6-30 10:20

原文由 草色烟光 发表


自己用而已,一块卡已经不便宜了,有买两块卡的钱,不如上个多碟的NAS了

windows下有能用的软件raid5吗?


RAID和NAS是两个概念啊。
备卡基本上没必要,买大厂的就好了。坏掉后买同一厂家出的卡应该能兼容。否则...尽管鄙视它。
[30 楼] 作者: seanwan    时间: 2009-6-30 10:45

原文由 etainxie 发表
2块raid卡接16个硬盘吧?还有2块硬盘应该是单独挂着的?


据我所知至少有一家厂商3年前就有单卡支持16个SATA的卡了,而且还支持到RAID6。
[31 楼] 作者: seanwan    时间: 2009-6-30 10:47

原文由 pure 发表
在公司的备品仓库里面找支持RAID5的主板,未果。
在网上找正品大厂的RAID卡,吓退。

用Ubuntu9.04 LTS+mdadm搭建软件Raid5,4块没人用的三星160G硬盘,在mdadm的自检程序里面写了一个故障鸣笛的脚本,一旦出现问题就滴滴滴响。

另用4块希捷企业级500GB搭建热备RAID5,每晚与主机通过千兆网rsync。


强人...
不过AMD平台的主板应该有支持RAID5的desktop主板(SB750南桥的,好像),很便宜的。
[32 楼] 作者: smalllyb    时间: 2009-6-30 10:47

电费一点没便宜啊
[33 楼] 作者: 草色烟光    时间: 2009-6-30 16:22

原文由 seanwan 发表


RAID和NAS是两个概念啊。
备卡基本上没必要,买大厂的就好了。坏掉后买同一厂家出的卡应该能兼容。否则...尽管鄙视它。


支持raid5的4碟以上的NAS太贵,所以才考虑raid卡的

我家里有一台常开的服务器,机箱也够大,放个八个十个硬盘没问题,但如果上述的nas够便宜,还不如放个nas在交换机边上呢

ps,家里已经是千兆网络了
[34 楼] 作者: rolypoly    时间: 2009-6-30 22:26

家庭用户,要有raid5又可以做NAS,个人人为用unraid最好(比raid5更灵活)。我在隔壁的NAS帖子里大概介绍了一下。
原文由 草色烟光 发表


支持raid5的4碟以上的NAS太贵,所以才考虑raid卡的

我家里有一台常开的服务器,机箱也够大,放个八个十个硬盘没问题,但如果上述的nas够便宜,还不如放个nas在交换机边上呢

ps,家里已经是千兆网络了
[35 楼] 作者: etainxie    时间: 2009-7-1 11:42

原文由 WolfX-700 发表



4个300G 15K SAS  RAID-5
4个1T SATA RAID-5
8个500G SATA RAID-5
一个猛禽146 做BT盘
一个146 15K SCSI 做交换文件


你觉得SATA组多盘RAID 5意义大么?

我主要是固态硬盘组RAID 0放系统,数据盘正好有4个同型号的就组了RAID 5放数据玩,呵呵

SAS和SCSI硬盘我实在嫌太吵,我还有个73 15K的SCSI扔一边了,本来考虑用来放交换文件的,不过最终还是因为热量和噪音都太大,被我扔着了……
[36 楼] 作者: 0061    时间: 2009-8-1 22:23

原文由 rolypoly 发表
家庭用户,要有raid5又可以做NAS,个人人为用unraid最好(比raid5更灵活)。我在隔壁的NAS帖子里大概介绍了一下。


貌似是这一篇吧,太粗略了,只是简介而已,很想了解软硬件详情。

ZT:网络存储的解决方案

就是unraid。国内的人听过的可能不多。这是一个软件RAID+网络存储解决方案。这儿简单介绍一下:
这玩意儿是一个装在闪存上的Linux操作系统。平时用闪存启动就行了。支持SMB, NFS. 和windows机器插在一个系统里可以映射成虚拟盘。

硬件要求:基本上一台最低配置的PC就行了。唯一的高要求就是硬盘插口(SATA,PATA都行)越多越好。如果有旧的淘汰的机器最好,可以省下开支。如果主板插口不够多,可以加卡。

主要功能:这个就是一台改良的RAID 5服务器,支持16快硬盘。但不要求所有硬盘大小相同。最大的一块硬盘必须拿来做校验盘。比如你有 1TB, 1TB, 500GB, 300GB, 300GB. 你的可用存储空间是1TB+500GB+300GB+300GB.最大的一块1TB拿来做校验,如果家里有一堆硬盘,可以全部装上。

安全性能:
1.可以恢复一个硬盘的错误。如果一块硬盘坏了,你的所有数据都还是安全的。系统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2. 如果两个以上硬盘坏了,你还有可能恢复没有损坏的硬盘上的数据。

方便性:
扩展,更换硬盘及其方便。
扩展:只要把新硬盘放进去,rebuild一下就行了。rebuild期间系统可以正常使用。
更换:把旧硬盘拿掉,放进一个新盘,rebuild就行了。


其他:
支持auto spin down.也就是说你可以设定时间让硬盘进入休眠状态,这样既省电,又延长了硬盘寿命。缺点是休眠状态的硬盘要好几秒才能恢复。


免费软件最多支持三块硬盘。如果你有超过3块硬盘,就必须付费了。
http://lime-technology.com/wiki/index.php?title=UnRAID_Wiki
[37 楼] 作者: 我想周游    时间: 2009-8-1 22:35

关注!
[38 楼] 作者: gfwyzxj    时间: 2009-8-2 16:17

在用dell perc 6i, 6个X25-M 80GB组RAID5,跑虚拟机很省时间。
[39 楼] 作者: Quantums    时间: 2009-8-2 22:42

IDE、SATA、SCSI、SAS说到底还是价格的问题,关键是你需不需要这些相对快一点的速度。RAID5或RAID5+0,如有没有或不方便热插拔的话,不知道还有什么意义。毕竟数据才是最宝贵的,所以按计划备份到其它载体是必须的,不然磁带机/库的厂商不就都倒闭了,呵呵。又要省钱,又要高速度,又要安全性,这本来就是比较矛盾的,至少目前还没有做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