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小V

快乐小V
推荐读书

《快乐小V的水晶骰子》

作者:小V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4月

简介:
    一个外企女金领的快乐魔法;外企金领的真实写作,分享艰辛职场中的快乐魔法;你也许无法成为李开复,但你一定可以成为小V。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天赋、没有过硬八字的“三无人员”,也能活得很精彩!

小V,精灵古怪的女生,职场里有坚韧气场,生活里有强大小宇宙。爱哭爱笑爱Party,善于把日子过成段子,在辛苦的生活中认真寻找乐子。重要的是,读她的文字,你会很快乐。

小V语录:

时尚杂志其实是励志的好杂志,有时候上班的心情比上坟都沉重,我就在星巴克看时尚杂志,之后就还是觉得上班好:1、只有上班才能有钱买那么好看的衣服、鞋、包及化妆品;2、只有上班才有人看我穿那么好看的鞋及衣服。

华丽丽的简历后面可能都是屎一般的人生。

无论咨询还是审计,工作都是异常繁忙的,但我很反对的一点是,总有人把自己个人生活的无趣全部归结于工作太忙。我听到别人说什么“唉呀,我现在工作忙得,连听歌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我内心就会大喊一声:“我呸!”

生活是残酷的,如果你没能赶得及Deadline,那么你唯一合理的理由就是你赶在deadline之前死翘翘了。


申请者常常问我,“课外活动经历到底有多重要?”这个问题本质上与“TOEFL、SAT成绩有多重要?”是一模一样的。

TOEFL、SAT成绩当然重要,但那也确实不是唯一考量因素。TOEFL、SAT成绩有多重要,要看那成绩究竟是多少?TOEFL 110分的成绩所发挥的作用,与TOEFL 80分的成绩所发挥的作用显然不可能等同——成绩越高,它起的作用越大。

同样的道理,课外活动经历在申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它的优异突出程度有关系。格外突出的课外活动经历,当然会有格外突出的作用——然而,有格外突出课外活动经历的申请者毕竟少之又少——其稀缺程度与TOEFL118分以上,SAT2350分以上一样。

2010年,我的一位学生,曲直,先后被Yale、Harvard录取——在申请过程中,她的课外活动经历一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她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袋袋裤节目的主持人⋯⋯除了她之外,当年申请者中怎么可能再有另外一个18岁不到,却已经有6年工作经验(后3年还是国际工作经验)的人呢?

2008年,我的另外一位学生,钟灵,最终被Swarthmore College全奖录取——她当时的TOEFL成绩才90多分,所以,她的课外活动经历一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她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金牌得主,并且是连续两届的金牌得主!

可与此同时,有更多的被录取者其实没有什么格外突出的课外活动经历,比如 王同学(Williams,2007) 、钟同学(Yale,2008),常同学(Yale,2009),刘同学(Harvard,2010),韩同学(Columbia,2010),王同学(Yale,2011),杨同学(Harvard,2011)⋯⋯这些成功申请者没有什么格外突出的课外活动经历,但,他们其他方面,比如在校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申请文书质量等等⋯⋯

高校招收的是学生,而不是所谓的活动家。

课外活动经历的重要性被普遍夸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咨询、中介公司的有意夸大;2)大部分申请者的一厢情愿。
咨询公司、中介公司往往有意无意地夸大活动的重要性。一方面这可以用来夸大申请的难度(他们逻辑很简单:申请很难,所以你得付钱给我帮你申请),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一举多得——很多咨询公司靠“组织活动”、“提升经历”之类的项目赚了很多钱。

而另外一方面,大多数考生的成绩(无论是在校成绩还是标准化考试成绩)并非格外突出——所以,他们希望能够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反败为胜、出奇制胜⋯⋯

然而,这并不是真相。

真相是这样的:

格外突出的活动经历才可能有格外突出的作用。大多数人的所谓课外活动经历其实很普通平常,那么那些经历所起的作用也就只能是普通平常。
拥有格外突出的课外活动经历,其难度与拥有格外突出的考试成绩一样高——最终都是靠积累的,不是随便弄弄就可以的。
所以,对那些(其实是大多数)课外活动经历平常普通的申请者来说,是否将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所谓的课外活动之中,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而正在高一,还刚开始准备的同学,大可不必担心自己活动经历平凡。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都是活动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突出领导力”的人。并且,没有格外突出的课外活动经历并不等于没有机会申请到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