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责任链

1.系统中将会存在多个有类似处理能力的对象。当一个请求触发后,请求将在这些对象组成的链条中传递,
  直到找到最合适的“责任”对象,并进行处理。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
      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责任链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解耦”,以应变系统需求的变更和不明确性。


      下面是《设计模式》中给出的适用范围:
     1)有多个的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你想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处理一个请求的对象集合应被动态指定。??
     责任链模式能给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解耦(这好像很神奇)。


     职责链和观察者有几个重要区别
1.从概念上讲,职责链是个有序的线性表,所有的节点每次都按固定的顺序被调用.而观察者则没有这个要求.
2.职责链各个节点可以相互影响,即在事件的传递过程中,可以对事件进行修改,甚至阻止事件的传递.而观察者
  不行.观察者要求每次事件发生所有的观察者都应该收到通知,并且通知内容相同.各个观察者应该彼此独立,
  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