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辛迪加:德鲁克日记之五月十八日

企业辛迪加:德鲁克日志之五月十八日

引用

辛迪加的模式就是19世纪农村合作社的形式。

通用与丰田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以传统企业模式作为出发点的。而有一些新的理论,则彻底摈弃了公司模式。

一个例子便是“辛迪加”模式,这种模式在欧盟中的几个非竞争性制造商身上已得以验证。每个组成企业大都是中等规模、家族所有、由所有者经营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是在狭窄而设计含量很高的生产领域内的领导者。每个企业的外贸依存度都很高。每个企业都想要保持独立,独立设计自己的产品。它们也要继续在自己工厂为自己的主要市场进行生产,并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但对于其他市场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独立立国不久的国家与欠发达国家而言,辛迪加会为产品生产做出安排——或者安排辛迪加所有的工厂为几个成员企业生产产品,或者把任务交给当地承包商。辛迪加管理所有成员的产品运输,并为产品提供市场服务。每个成员企业会拥有辛迪加的部分股权,而辛迪加也同时拥有各家企业成员的少数股本。你是不是觉得这种模式听起来有些熟悉?那是因为这种模式与19世纪的农村合作社无异。

行动指南:

作为现存的或是新产生辛迪加的成员,明确你的组织是否能从中获利。

摘自:

彼得•德鲁克《未来社会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评注:

辛迪加,源自法语Syndicate,原意是指组合、联合。和卡特尔(源自法语Cartel)、托拉斯(源自英语Trust)、康采恩(源自德语Konzern)等,都是企业为降低风险采取的联盟方式。辛迪加联盟主要出现在采购与销售领域,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相对独立,在商业上联合对外,利益共享。

《三国演义》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企业发展的写照。因为专业分工、沟通成本、灵活转向等原因,企业需要“分”。分离后的企业更独立、更瘦小,市场整体控制力、抗风险能力,都有可能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相关企业之间就会寻求某种程度上的“合”。

人丁兴旺的大家庭,总有兄弟异爨的那一天,各顾各家,这是“分”。兄弟共住一村,遇到危难相互照应,这是“合”。分分合合之中,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企业的分分合合,看似复杂难解。日志的行动指南一语道破天机,“明确你的组织是否能从中获利”。分合是手段,目的不是为了分合,而是为了企业的绩效。企业绩效,是德鲁克一以贯之之道。管理者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绩效上,就不会乱花迷眼了。

要不要联合,和谁联合,如何联合,是卡特尔、辛迪加,还是托拉斯、康采恩等等,这些纷纷扰扰、分分合合,都是顺势而为的行动。行动后面的那个目的,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