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笔记 python学习笔记 成员测试 set可以进行集合运算 可写函数说明 调用printinfo 函数
1、反斜杠可以用来转义,使用r可以让反斜杠不发生转义。
2、字符串可以用+运算符连接在一起,用*运算符重复。
3、Python中的字符串有两种索引方式,从左往右以0开始,从右往左以-1开始。
4、Python中的字符串不能改变。
List(列表) 是 Python 中使用最频繁的数据类型。
列表可以完成大多数集合类的数据结构实现。列表中元素的类型可以不相同,它支持数字,字符串甚至可以包含列表(所谓嵌套)。
列表是写在方括号 [] 之间、用逗号分隔开的元素列表。
和字符串一样,列表同样可以被索引和截取,列表被截取后返回一个包含所需元素的新列表。
列表截取的语法格式如下:
变量[头下标:尾下标]
加号 + 是列表连接运算符,星号 * 是重复操作。
list = [ 'abcd', 786 , 2.23, 'runoob', 70.2 ]
tinylist = [123, 'runoob']
print (list) # 输出完整列表
print (list[0]) # 输出列表第一个元素
print (list[1:3]) # 从第二个开始输出到第三个元素
print (list[2:]) # 输出从第三个元素开始的所有元素
print (tinylist * 2) # 输出两次列表
print (list + tinylist) # 连接列表
['abcd', 786, 2.23, 'runoob', 70.2]
abcd
[786, 2.23]
[2.23, 'runoob', 70.2]
[123, 'runoob', 123, 'runoob']
['abcd', 786, 2.23, 'runoob', 70.2, 123, 'runoob']
与Python字符串不一样的是,列表中的元素是可以改变的:
Python 列表截取可以接收第三个参数,参数作用是截取的步长,如果第三个参数为负数表示逆向读取。
Python join() 方法用于将序列中的元素以指定的字符连接生成一个新的字符串。join()方法语法:str.join(sequence),sequence – 要连接的元素序列。返回通过指定字符连接序列中元素后生成的新字符串。
str = "-";
seq = ("a", "b", "c"); # 字符串序列
print str.join( seq );
a-b-c
Python split() 通过指定分隔符对字符串进行切片,如果参数 num 有指定值,则分隔 num+1 个子字符串
split() 方法语法:
str.split(str="", num=string.count(str)).
参数
str – 分隔符,默认为所有的空字符,包括空格、换行(
)、制表符( )等。
num – 分割次数。默认为 -1, 即分隔所有。
返回值
返回分割后的字符串列表。
str = "Line1-abcdef
Line2-abc
Line4-abcd";
print str.split( ); # 以空格为分隔符,包含
print str.split(' ', 1 ); # 以空格为分隔符,分隔成两个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如下:
['Line1-abcdef', 'Line2-abc', 'Line4-abcd']
['Line1-abcdef', '
Line2-abc
Line4-abcd']
以下实例以 # 号为分隔符,指定第二个参数为 1,返回两个参数列表。
txt = "Google#Runoob#Taobao#Facebook"
# 第二个参数为 1,返回两个参数的一个列表
x = txt.split("#", 1)
print x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如下:
['Google', 'Runoob#Taobao#Facebook']
元组(tuple)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元组写在小括号 () 里,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元组中的元素类型也可以不相同:
tuple = ( 'abcd', 786 , 2.23, 'runoob', 70.2 )
tinytuple = (123, 'runoob')
print (tuple) # 输出完整元组
print (tuple[0]) # 输出元组的第一个元素
print (tuple[1:3]) # 输出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到第三个元素
print (tuple[2:]) # 输出从第三个元素开始的所有元素
print (tinytuple * 2) # 输出两次元组
print (tuple + tinytuple) # 连接元组
元组与字符串类似,可以被索引且下标索引从0开始,-1 为从末尾开始的位置。也可以进行截取。修改元组元素的操作是非法的
其实,可以把字符串看作一种特殊的元组。
虽然tuple的元素不可改变,但它可以包含可变的对象,比如list列表。
构造包含 0 个或 1 个元素的元组比较特殊,所以有一些额外的语法规则:
tup1 = () # 空元组
tup2 = (20,) # 一个元素,需要在元素后添加逗号
1、与字符串一样,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2、元组也可以被索引和切片,方法一样。
3、注意构造包含 0 或 1 个元素的元组的特殊语法规则。
4、元组也可以使用+操作符进行拼接。
Set(集合)
集合(set)是由一个或数个形态各异的大小整体组成的,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作元素或是成员。基本功能是进行成员关系测试和删除重复元素
可以使用大括号 { } 或者 set() 函数创建集合,注意:创建一个空集合必须用 set() 而不是 { },因为 { } 是用来创建一个空字典。
student = {‘Tom’, ‘Jim’, ‘Mary’, ‘Tom’, ‘Jack’, ‘Rose’}
print(student) # 输出集合,重复的元素被自动去掉(集合中不能存在重复的元素,数学知识)
成员测试
if 'Rose' in student :
print('Rose 在集合中')
else :
print('Rose 不在集合中')
set可以进行集合运算
a = set('abracadabra')
b = set('alacazam')
print(a)
print(a - b) # a 和 b 的差集
print(a | b) # a 和 b 的并集
print(a & b) # a 和 b 的交集
print(a ^ b) # a 和 b 中不同时存在的元素
index() 函数用于从列表中找出某个值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位置。
语法
index()方法语法:
list.index(x[, start[, end]])
参数
x-- 查找的对象。
start-- 可选,查找的起始位置。
end-- 可选,查找的结束位置。
返回值
该方法返回查找对象的索引位置,如果没有找到对象则抛出异常。
sort 与 sorted 区别:
sort 是应用在 list 上的方法,sorted 可以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list 的 sort 方法返回的是对已经存在的列表进行操作,无返回值,而内建函数 sorted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 list,而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sorted 语法:
sorted(iterable, 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
参数说明: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cmp – 比较的函数,这个具有两个参数,参数的值都是从可迭代对象中取出,此函数必须遵守的规则为,大于则返回1,小于则返回-1,等于则返回0。
key – 主要是用来进行比较的元素,只有一个参数,具体的函数的参数就是取自于可迭代对象中,指定可迭代对象中的一个元素来进行排序。
reverse – 排序规则,reverse = True 降序 , reverse = False 升序(默认)。返回重新排序的列表。
cmp(x,y) 函数用于比较2个对象,如果 x < y 返回 -1, 如果 x == y 返回 0, 如果 x > y 返回 1。
cmp( x, y )
参数
x -- 数值表达式。
y -- 数值表达式。
返回值
如果 x < y 返回 -1, 如果 x == y 返回 0, 如果 x > y 返回 1。
list中的sort()方法:
def sort(self, key=None, reverse=False):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restored from doc
“”" L.sort(key=None, reverse=False) -> None – stable sort IN PLACE “”"
pass
‘’’
key:是排序的条件,可以是:key=int,key=len, key=lambda…
reverse:表示是否反序,默认从小到大,默认为Flase
‘’’
##一个list调用sort方法后,对原list进行排序
1、最简单的排序
l = [5,2,3,1,4 ]
l .sort()
print(l) ##输出:[1, 2, 3, 4, 5]
l.sort(reverse=True)#反序
print(l) ##输出:[5, 4, 3, 2, 1]
##2、字符串排序
StrList = [‘fb’, ‘bx’, ‘csw’, ‘qb’, ‘qqa’, ‘eeeed’]
2.1 一般字典序排列,但是大写在前,小写在后!!
StrList.sort()
print(StrList) ##字符串列表是按照第一个字符的大小排序的
##输出:[‘Fast’, ‘Smooth’, ‘fast’, ‘is’, ‘is’, ‘smooth’]
Python lower() 方法转换字符串中所有大写字符为小写。
语法
字符串.lower()
lower()方法语法:
无参数
返回将字符串中所有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后生成的字符串。
str.lower()
2.2忽略大小写,按abcd顺序
StrList.sort(key=str.lower)
print(StrList) ##输出:[‘Fast’, ‘fast’, ‘is’, ‘is’, ‘Smooth’, ‘smooth’]
2.3按照字符串长度排序
StrList.sort(key=len)
print(StrList)##输出:['is', 'is', 'fast', 'Fast', 'Smooth', 'smooth']
StrList.sort(key=len, reverse=True)#反序
print(StrList) ##输出:['Smooth', 'smooth', 'fast', 'Fast', 'is', 'is']
l = [[2, 2, 3], [1, 4, 5], [5, 4, 9]]
l.sort(lambda x:x[0]) ##按照第一个元素进行排序
print(l) ##输出:[[1, 4, 5], [2, 2, 3], [5, 4, 9]]
‘’’
匿名函数的x,表示的是l列表中的每一个成员元素
x[0] :表示列表里面列表的第一个成员元素
‘’’
def sorted(*args, **kwargs): # real signature unknown
“”"
Return a new list containing all items from the iterable in ascending order.
A custom key function can be supplied to customize the sort order, and the
reverse flag can be set to request the result in descending order.
"""
‘’’
sorted(L)返回一个排序后的L,不改变原始的L;
L.sort()是对原始的L进行操作,调用后原始的L会改变,没有返回值。【所以a = a.sort()是错的啦!a = sorted(a)才对!
sorted()适用于任何可迭代容器,list.sort()仅支持list(本身就是list的一个方法)
‘’’
>>>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grad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grade = grade
self.age = ag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repr((self.name, self.grade, self.age))
>>> student_objects = [
Student('john', 'A', 15),
Student('jane', 'B', 12),
Student('dave', 'B', 10),
]
>>> sorted(student_objects, key=lambda student: student.age) # sort by age
[('dave', 'B', 10), ('jane', 'B', 12), ('john', 'A', 15)]
如果第一个排序条件相同,则按照第二个条件排序
a = [[2,3],[4,1],(2,8),(2,1),(3,4)]
b = sorted(a,key=lambda x: (x[0], -x[1]))
print(b)
'''
b = sorted(a,key=lambda x:(条件a,条件b))
'''
使用关键字参数允许函数调用时参数的顺序与声明时不一致,因为 Python 解释器能够用参数名匹配参数值。
下例能将关键字参数顺序不重要展示得更清楚:
#可写函数说明
def printinfo( name, age ):
"打印任何传入的字符串"
print "Name: ", name;
print "Age ", age;
return;
#调用printinfo函数
printinfo( age=50, name="miki"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Name: miki
Age 50
不定长参数
你可能需要一个函数能处理比当初声明时更多的参数。这些参数叫做不定长参数,和上述2种参数不同,声明时不会命名。基本语法如下:
def functionname([formal_args,] *var_args_tuple ):
"函数_文档字符串"
function_suite
return [expression]
加了星号(*)的变量名会存放所有未命名的变量参数。不定长参数实例如下:
可写函数说明
def printinfo( arg1, *vartuple ):
"打印任何传入的参数"
print "输出: "
print arg1
for var in vartuple:
print var
return;
调用printinfo 函数
printinfo( 10 );
printinfo( 70, 60, 50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输出:
10
输出:
70
60
50
实例展示了 count() 方法的使用方法:
1
2
3
4
5
6
aL = [123, 'Google', 'Runoob', 'Taobao', 123];
print ("123 元素个数 : ", aL.count(123))
print ("Runoob 元素个数 : ", aL.count('Runoob'))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如下:
1
2
123 元素个数 : 2
Runoob 元素个数 : 1
set()函数将列表转换为集合
list()函数把集合转化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