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uby迁徙到Java后,Twitter逃过了大选劫

从Ruby迁移到Java后,Twitter逃过了大选劫

在2012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的那个周二的晚上,微博网站Twitter,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访问量冲击,尽管负载激增,但是网站的服务却没有收到影响——部分Twitter的工程师把此归功于公司把后端软件从Ruby迁移到Java这一壮举。

根据Twitter公司负责架构的副总工程师Mazen Rawashdeh在其博客上透露的信息,在太平洋时间的晚上8:11分到9:11分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Twitter用户平均每秒钟发布9965条信息。

Rawashdeh写到,在晚上8:20分的一个一秒钟里,Twitter用户共写出了15107条新微博,在访问量最顶峰的那一分钟里,人们共制造了874560条信息。

Rawashdeh说,这样的数字对Twitter来说非同寻常,这表明客户对服务的使用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而在过去,Twitter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曾经经历过短暂的服务停顿,比如平安夜或运动的闭幕式,而像这次这样长时间持续的高访问量的状况,还是头一次。这也是Twitter网站开创以来在竞选期间遇到的最大的一次访问冲击。

过去,Twitter用户一般都会知道,在如此大的负载压力下,服务通常会出问题。早期,Twitter服务宕机如此频繁,以至于网站有创意的“休克大鲸鱼”的报错界面成了Web2.0大众的文化标识。

但是,周二晚上由于大选驱动的访问量冲击却一点没有撼动它,Rawashdeh把这归功于Twitter仍在进行的把后端服务从Ruby和Ruby on Rails框架迁移到基于Java虚拟机(JVM)的新技术架构的工作。

从Ruby迁徙到Java后,Twitter逃过了大选劫

在Twitter运行在Ruby上时,这只休克大鲸鱼会经常的出现在你面前,但使用Java后,不多见了。

Twitter首次“撤离”Ruby始于2008年,当时公司基于Ruby的消息队列系统(mq)”摔了个跟头”,引用前Twitter开发者Alex Payne的话。

“Ruby擅长于做很多事情,”当时Payne说,“但对于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尤其是需要大量内存的操作,并不是很在行。”

Twitter对于此种情况的解决方案是,把部分的Ruby程序移植到基于JVM的架构上。起初,公司的开发团队拒绝Java而偏爱Scala,另一种JVM上的编程语言,混合有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等多种语言特征。如今,Twitter里程序是Scala程序和普通Java程序的复合体。

仍有一部分Twitter服务仍然运行于Ruby之上,但根据Rawashdeh的说法,对Ruby的使用会逐渐减少。他还特别提到,Twitter系统正在进行重新配置,这样一来,来自移动设备的访问再也不会接触到任何的基于Ruby的程序。

而Twitter中使用的Ruby程序是部署在一个定制的,高度优化过的Ruby runtime上的,专门针对执行长处理操作而进行更高效管理内存的优化。

对那些钟爱Ruby的语法、Ruby的快速开发效率、以及所有这种语言的编程理念的狂热粉丝来说、这真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消息。他们认为跟其它语言比起来性能问题并不重要,Ruby在性能上的劣势,并不能掩盖这种语言优雅的语法、高效的生产率、以及它的所有编程哲理上的光芒。

但对于Twitter来说,结果才是重要的。“底线:无论人们何时、何地、何种方式访问Twitter,我们都要保持它7×24小时的可访问,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Rawashdeh写到,“我们为这个目标奋斗不止。”

他们干的不错。根据这汹涌的跟竞选相关的评论来看,在奥巴马做美国总统的第二届任期里,Twitter的平均访问量将会继续攀升。


翻译文章,未免疏漏,如有不当,欢迎拍砖。

原文链接:http://www.theregister.co.uk/2012/11/08/twitter_epic_traffic_saved_by_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