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

    确切地说是从2013年到现在,我很庆幸自己跟对了老师--讲佛法的老师。

    跟其他人比起来,我在工作中读的书非常少,但是佛法上的书《大学演讲》系列,《前行广释》系列,《不是为了快乐》等等,在读的有《慧灯之光》系列等等,没想到几年下来阅读量也不少了,非常庆幸自己重新定位了人生的方向。

    来说说我这几年的变化吧。

1.和自己和解

在2013年以前我是一个没有自我认知的人,可以说这和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有关。每个人的习惯里面可以说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具体例子我就不举了,大家可以观察下自己,再观察下周围的人。

我原来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要求高,导致自己的目标定了之后没达到,然后又很自卑;害怕爸妈的批评,一个劲的表扬自己等等。

反观自己和他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虽然这句话被重复了无数遍,但是用到自己身上,真正接纳自己的时候是那么难。

客观的评价自己,才能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舍什么,需要补什么。

2.敞开自己接纳相同的不同的

世界是多样的,有贫穷,有富裕,有美,有丑,有无常,悲欢离合,但这些本来就是世界的样子,就像“你见或不见,我都在那里”一样,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倾听世界的声音。

3.倾听自己的内心

当我慢慢静下来禅修一段之后,回顾自己之前的处世方式,发现有些是违背自己的内心做的;为了满足别人对我的认可,自己慢慢迷失了自己,其实发现那些别人不认可的东西,反而是属于我独特的东西,每个人的人生路线谁也不能取代,哪怕是父母,就像《地藏经》里面的“父子至亲,歧路各别; 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别人不认可的不一定不对,而且世界那么大,总有认可你的人;世界那么大,不需要别人认可。

4.形成并坚守自己的知见

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真理的认知,符合真理的就接受,不符合的就舍弃,那么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依据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我希望是佛法最基本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还有一些其他的,不方便多说。

       还有很多感触,目前能够整理出来发发牢骚的,就上面几点啦,非常感恩我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