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之 内部类 & 嵌套类
参考文档:
内部类的应用场景
http://blog.****.net/hivon/article/details/606312
http://wwty.iteye.com/blog/338628
定义:
java允许在一个类中定义另外一个类,这就叫类嵌套。类嵌套分为两种,静态的称为静态嵌套类,非静态的又称为内部类
ps:lz一直以为内部类有四种,包括静态内部类。其实是错误的。内部类只有三种,均是非静态的
使用嵌套类的优点:
- 能够将仅在一个地方使用的类合理地组合。如果一个类可能只对于另外一个类有用,此时将前者组合到后者,可以使得程序包更加简洁
- 增强封装性。假如由两个类A和B,B类需要使用A类中的成员,而恰好该成员又是仅类内部可见(private)的,如果将B定义为A的嵌套类,则B可以使用A的任何成员,而且B也可以声明为外部不可见(private),将B隐藏起来
- 能够使代码可读性和维护性更强。嵌套的类代码相较于顶级类,更靠近它被使用的地方,方便查看
嵌套类也属于类的成员,因此也可使用类成员的可视范围控制修饰词(public,protect,private),内部类能够使用其所在类的其他类成员,而静态嵌套类则不能使用其所在类的其他类成员。
Java中的内部类共分为三种:
成员内部类member inner class
局部内部类local inner class
匿名内部类anonymous inner class
静态嵌套类
类定义时加上static关键字。
不能和外部类有相同的名字。
被编译成一个完全独立的.class文件,名称为OuterClass$InnerClass.class的形式。
只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和静态方法,包括了私有的静态成员和方法。
生成静态内部类对象的方式为:
OuterClass.InnerClass inner = new OuterClass.InnerClass();
静态嵌套类使用代码:
package com.learnjava.innerclass; class StaticInner { private static int a = 4; // 静态内部类 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test() { // 静态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 并且它只能访问静态的 System.out.println(a); } } } public class StaticInnerClass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ticInner.Inner inner = new StaticInner.Inner(); inner.test(); } }
成员内部类Member Inner Class
成员内部类也是定义在另一个类中,但是定义时不用static修饰。
成员内部类和静态内部类可以类比为非静态的成员变量和静态的成员变量。
成员内部类就像一个实例变量。
它可以访问它的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变量和方法,不管是静态的还是非静态的都可以。
在外部类里面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实例:
this.new Innerclass();
在外部类之外创建内部类的实例:
(new Outerclass()).new Innerclass();
在内部类里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Outerclass.this.member
详情见代码例子:
package com.learnjava.innerclass; class MemberInner { private int d = 1; private int a = 2; // 定义一个成员内部类 public class Inner2 { private int a = 8;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直接访问外部类对象 System.out.println(d); System.out.println(a);// 直接访问a,则访问的是内部类里的a // 如何访问到外部类里的a呢? System.out.println(MemberInner.this.a); } } } public class MemberInnerClass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对象 // 需要先创建外部类的实例 MemberInner.Inner2 inner = new MemberInner().new Inner2(); inner.doSometh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