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如今: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

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降低,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大学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非常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

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大学的学习不能像中学那样全然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仅仅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样的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正如钱伟长所说: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非常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能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并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是否能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番,大学毕业了,不会自学或没能养成自学的本领。不会更新知识是不行的。

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自主性,一般来说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按教育大纲规定的课堂学习活动。补充课堂学习的自学活动;独立钻研的创造性活动。相互讨论、相互启示的学习活动。

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都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可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依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实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

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确定了。四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环绕着这一慷慨向来安排的。

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样的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样的专业性通常仅仅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详细、更仔细的专业目标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将来走向社会后,才干终于确定下来。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一时候,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

一般来讲,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达到专业全然对口,这样,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依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它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全面发展和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

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身体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并且还要有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我国教育历来都强调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或简称为德才兼备。人才的五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五个方面对人才的成长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一个重大任务。知识再多,不会运用,也仅仅能是一个知识库、“书呆子”。因为一些大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使得大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广博的知识积累,是培养和发挥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能力又能够促进知识的掌握。人才的根本标志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是否具有利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创造能力体现了识、才、学等智能结构中诸要素的综合运用。大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将来在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就必须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

如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等。

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中,最根本的是高科技竞争,而高科技的竞争则主要表如今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发挥上。大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其它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重视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和学习。

要认真搞好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參加社会调查和生产实践活动,努力运用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科学手段研究并解决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克服在学习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和"高分低能"的不良倾向。

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

钱伟长曾对大学生说过: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并且要有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大学学习中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习。

这是掌握听课主动权的主要方法。预习中要把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听课时添加求知的针对性。

既节省学习时间,又能提高听课效率,是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

听课记好笔记。上课时要集中精力,目不转睛。对老师强调的要点、难点和独到的见解,要认真作好笔记。课堂上力争弄懂老师所讲内容,经过认真思考。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复习和总结。

课后及时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环。复习中要认真整理课堂笔记,对比课本和參考书,进行归纳和补充,并把多余的部分删掉,经过重复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摘要。

每过一个月或一个阶段要进行一次总结,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形成自己的思路,把握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所学知识更加完整系统。

做作业和考试。做作业是巩固消化知识,考试是检验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他们都起到了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加以弥补的作用。做作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养成良好习惯,对考试要有正确态度,不作弊。不单纯追求高分,要把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这个问题能力的演练,在学习中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及时注意消化和吸收。经过不断思考,不断消化,不断加深理解,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扎实的。大学学习除了把握好以上主要环节之外。还要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详细说来。这些方法主要有:

1、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规划和计划

大学学习单凭勤奋和刻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有掌握了学习规律。对应地制定出学习的规划和计划,才干有计划地逐步完毕预定的学习目标。斯曾说过:“没有规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的”。

可见严密的学习规划是完毕学习任务的保证。首先要依据学校的教学大纲,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依据总目标的要求,从战略角度制定出基本规划。如设想在大学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学完哪些科目,培养哪几种能力等。大学新生制定总体计划是困难的,最好请教本专业的老师和求教高年级同学。先制定好一年级的总体计划,经过一年的实践,待熟悉了大学的特点之后。再完好四年的总体规划。其次要制定阶段性详细计划,如一个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安排,这样的计划主要是依据入学后自己学习情况。适应程度,主要是学习的重点、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方法怎样调整、选择和使用什么教科书和參考书等。

这样的计划要遵照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断总结、适当调整的原则。

2、要讲究读书的方法和艺术

大学学习不光是完毕课堂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怎样发挥自学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充实自己。选择与学业及自己的兴趣有关的书籍来读是最好的办法。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培根也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

"学会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取自己必读之书,就须要有读书的艺术。

首先是确定读什么书。其次对确定要读的书进行分类。一般来讲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浏览性质,第二是通读。第三是精读。正如"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培根所说:"有些书可供一赏。有些书能够吞下,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咀嚼消化。浏览可粗,通读要快。精读要精。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读非常多书。既广泛地了解最新科学文化信息。又能深入研究重要理论知识,这是一种较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时还要做到例如以下两点:一是读思结合,读书要深入思考。不能浮光掠影,不求甚解。二是读书不唯书。不读死书。这样才干学到真知。

3、做时间的主人,充分利用时间

大学期间。除了上课、睡觉和集体活动之外。其余的时间机动性非常大。科学的安排好时间对成就学业是非常重要的。吴晗在《学习集》中说:"掌握全部空暇的时间加以妥善利用,一天即使学习一小时。一年就积累365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想成事业。必须珍惜时间。

首先。要安排好每日的作息时间表。哪段时间做什么。安排时要依据自己的身体和用脑习惯,在脑子最好用时干什么,脑子疲备时安排干什么。做到既调整脑子歇息。又能搞一些其它的诸如文体活动等。一旦安排好时间表,就要严格运行,切忌拖拉和任意改变。养成今日事今日做的习惯。千万不要等明日。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砣。

其次。要珍惜零星时间,大学生活越丰富多採。时间分割得就越细,零星时间越多。

华罗庚曾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英国数学家科尔,1903年因攻克一道200年无人攻破的数学难题而轰动世界,而他是用了近三年的星期天来完毕的。

4、完好知识结构,注意能力培养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须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只是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觉得,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較灵活。"大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单打一偏向。当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例如以下原则:①总体性原则,即专博相济,一专多通。广採百家为我所用。②层次性原则,即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必须从低到高,在纵向联系中。划分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没有基础层次,较高层次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高层次,则显示不出水平。

因此不论什么层次都不能忽视。③比例性。即各种知识在顾全大局时,数量和质量之间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则应依据培养目标来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识结构的组成就不一样。④动态性原则,即所追求的知识结构决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而须是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

这是为适应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研究探索新的课题和领域、职业和工作变动等因素的须要,不然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大学生要培养的能力范围非常广,主要包含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查阅资料、选择參考书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总之这些能力都是为将来在事业上奋飞作准备的。正如爱因斯但所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人们解决世上的全部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总之。凡是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须要的能力和素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认真地去培养。

附:大学新生学习规划十七条

1、认真进行自我发展设计,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涯发展路线;

2、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特别要走出“应试教育”误区;

3、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中期、最近学习目标及具体计划,并坚持运行;

4、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索出个人学习风格,发挥最大学习效率。

5、主动进行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学习;

6、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特别是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7、学习的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更要联系实际。进行实践;

8、不仅仅是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知识;

9、学会查阅资料。了解自己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

10、抓住自己学习中的灵感,发挥创造性,想办法将它实现;

11、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经验、学习感受;

12、多參加学术交流活动。听专题报告、讲座;

13、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心理;

14、培养和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坚持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

15、善于肯定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功,寻找学习的成就感;

16、坦然面对考试,消除自己过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17、更广泛的学习,学习生活、学习交际、学习休闲、学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