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一、当初你对课程的承诺和期望都兑现了吗? 二、总结 三、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 五、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还将根据同学们的基础、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教学内容和作业量上做更多的调整,争取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你对课程设计(授课内容、方式、作业内容)有什么建议吗?另外,作为学长的你,对后面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六、助教老师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多工作,与老师们的交流也让大家获益匪浅。你对助教老师的工作可以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吗?

  基本上都实现了,因为我本科专业就是软件工程的,但是没有上过高级软件工程这门课。所以,当初选这门课的时候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面临着的是什么。当初是想体验一下武汉大学的软工课和我本科的软工科有什么区别,现在看来区别挺大的,因为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多的作业哈哈哈哈。但是收获也很多,下面我会一一总结。

二、总结

1.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学习了使用MarkdownPad、git的使用

2.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学习了leangoo、visio等画图工具

3.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学习了github

4.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把这几次作业加起来,大概有611行代码,还不算弃用的,这是提交在github上的。

5.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学习掌握了需求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敏捷开发的方法、软件测试的方法。

6.其他的提升

  学习了对github的organization的使用的,知道了团队开发怎么组织代码。还有就是,抗压能力的提升,让我明白了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三、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在个人项目中,自己总想着能简单就简单的,满足最低要求就行。后来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于是我在结对编程的时候又把第一次四则运算的代码重构了,基本上达到了全部要求。后来在团队项目的时候,由于我不喜欢看别人的代码,所以基本上爬虫就是我一个人写的。我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像这种几百行级别的代码没有必要让2个人写,但是压力却很大,熬了几次夜才搞定,在以后我会注意这个问题。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

  • 萌芽阶段:大家对彼此还不熟悉,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但是基本上勾勒出了我们要做的东西的轮廓

  • 磨合阶段:磨合阶段基本上就熟悉了,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意见会出现不统一的情况

  • 规范阶段:规范阶段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我们要团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方向已经定了,剩下的就是讨论编码规范这些细节

  • 创造阶段:当alpha版出来的时候,我们整个团队都对速度不满意,所以大家都支持我重构代码,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

五、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还将根据同学们的基础、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教学内容和作业量上做更多的调整,争取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你对课程设计(授课内容、方式、作业内容)有什么建议吗?另外,作为学长的你,对后面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分组的时候尽量让水平一致的同学在一组,不然水平层次不齐会导致一言堂,这样虽然做出来的东西不错但是很多同学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我觉得打分不应该按照东西做的是否好来评价,而是是否尽力了。虽然有些同学分高,但是是否真做的事情对得起这个分数吗?团队项目不应该像木桶原理一样。希望学弟学妹们,能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不要想着抱大腿,这样没有意义,到了硕士阶段,本科的这些坏习惯不应该继续存在了。

六、助教老师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多工作,与老师们的交流也让大家获益匪浅。你对助教老师的工作可以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吗?

  助教老师确实水平高,我们的小把戏都瞒不过他的眼睛。助教老师提的建议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所以干脆到后期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尽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希望助教老师,今后能依然保持这种风格,让选这门课的同学都得到充分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