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05-求大菩提-般若学(下)

【本课提要】

   中国的知识阶层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两面性,既安于现状,又不满足于现状;既不怕牺牲,有时候又患得患失;今天仕途财运可能飞黄腾达,明天可以因为一件事情就衰败落没。中国知识阶层自古以来,处在社会的动荡中就具有这种两面性。那么无力去改变现状,又需要去发泄,怎么办呢?一接触到般若哲学,般若哲学里面的那种鄙视世俗、鄙视言教的批判精神,就很容易引起知识分子引发的共鸣。       

   般若哲学是一套两面夹击的哲学,这也是般若哲学在中国知识阶层中长期有市场的原因。般若哲学蕴含的很多哲学命题,是跟道家相同的,可以看到,佛教有批判老子的,但很少有批判庄子的,这说明他们在概念中有很多共通点,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固有的基因、血脉。

般若哲学在中国的流布时间非常长,超过一千年,影响也非常广,可以说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尽管般若哲学做为一个学派,就是以大乘中观派为代表,到鸠摩罗什可以说就算终结了,往后再推也超不过唐僧的译经,从唐僧译经结束算,就彻底终结。

但是般若做为一种思潮,千年以来,与中国佛教同行。因为对于我们中国学僧来讲,追求大菩提和追求大解脱是一样的,一样重要。可以说中国佛教诸大宗派无不受到般若哲学的洗礼。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佛学著作,也是般若类的——金刚经和心经。这是般若类的书,但有意思的是,作为般若哲学的顶尖大师,鸠摩罗什对金刚经是持批判态度的。

就哲学角度讲,般若哲学是属于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这在西方哲学里是一大思潮,但是它在中国的长期广泛流布,是和我们中国读书人的性格特点相关的,它和西方哲学在西方流布的根源不同。

中国的知识阶层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两面性,既安于现状,又不满足于现状;既不怕牺牲,有时候又患得患失;今天仕途财运可能飞黄腾达,明天可以因为一件事情就衰败落没,中国知识阶层自古以来,处在社会的动荡中就具有这种两面性。那么你无力去改变现状,又需要去发泄,怎么办呢?一接触到般若哲学,般若哲学里面的那种鄙视世俗、鄙视言教的批判精神,就很容易引起知识分子引发的共鸣。

可以说,自古以来,当知识分子处于生活的上升阶段期,就会接受般若哲学中轻蔑信仰、轻蔑道德的约束、玩世不恭,用这些来进行自我辩解;当他们处于生活的下降阶段的时候,就立刻会被般若哲学中那种看破红尘、世间无常这种思相体系所打动。

我们说过,般若哲学是一套两面夹击的哲学,这也是般若哲学在中国知识阶层中长期有市场的原因。另一方面,般若哲学蕴含的很多哲学命题,是跟道家相同的,可以看到,佛教有批判老子的,但佛教很少有批判庄子的,这说明他们在概念中有很多共通点,可以说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固有的基因、血脉。

我们最后必须承认的是,般若哲学在它的哲学精神上,是有非常积极的一面的,虽然,因为它的双重真理标准,有时候会导向混世主义,但是它确实有非常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它的怀疑精神,般若哲学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其实就是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要素。科学是什么?就是怀疑。我们决不迷信权威,任何人说的东西我们都要先打一个问号,再去求证。而般若哲学,在后来中国禅宗创立过程中,可以说发挥了支柱性、决定性的作用。

般若哲学作为大乘哲学最重要的分支,它的资料非常广博,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给大家作一个简述,在后面的课我们再详细展开。

下一课,我们给大家介绍佛学四大哲学体系的最后一部分,唯识哲学

【个人笔记】

般若哲学是属于怀疑论和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