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 01-我愿为十方人做桥

欢迎关注公众号

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 01-我愿为十方人做桥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每个人其实都是他自己的导师,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存在,可以去评判和决定每个人的命运。

佛陀,以及他今天的追随者,教导的都是一条*的路,而每个人都只能独自的去走这条路,就像当年佛陀本人一样。

我们每个人对我们接受的教导,我们的信仰,都要保持合理的怀疑,无论提供给我们这种教导的,是什么样的权威。不管是活佛还是上师,即使是佛陀本人,只要我们发现他的教导是有用的,并且可以运用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们才可以跟随它,从最终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是自己追求*之路上的权威。

任何宗教的框架都包括四部分:历史、哲学、神学和文学。在“佛教通史”里,我们谈过历史了,在这个讲座里,我们准备谈一下佛教的思想和哲学,但是佛教的哲学素来就以琐碎著称。现在入藏的就有580部,4100卷经书,而且这些内容毫无例外,都宣称自己出自佛陀的教导。其实,无论是读经、禅修、供养等等,这些方式虽然是不同的,其实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目的也是佛陀这位觉者,创立佛教时候唯一的目的,那就是指出人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指出*的道路,这就是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的,佛教就是要用大智慧,求人生的大*。

而且,佛教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追求知识,或者单纯地去理解经书。其实,纯粹的知识和盲目的信仰,他们只要能带来最终的解脱,没有什么方法是不可以的,在这个角度上讲无需互相指责,也没有谁对谁错,佛教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普世性的宗教,它是和生活相关的。鉴于佛陀教义和修行方法,具有广泛性,在2000多年以来,出现了不同的教义和教派,这是必然的。

小乘佛教的终极目的是自救,大乘佛教在小乘佛教自救的基础上再进了一步,就是使众生得到解脱,其实在这点上,大乘佛教强调的是佛陀的人性,小乘佛教强调的是人类的佛性。佛陀的人性也包括了求真务实的理性,而人类的佛性,也包含着辨知一切的追求。

佛教哲学的体系庞大,内容繁琐,资料之多,可以说是汉字资料之最,所以,我们的水平有限,讲错的地方肯定是很多,在所难免,而且因为内容实在太多了,我们也不能像通史那样,有严格的时间和历史脉络来讲清楚,所以结构可能不是特别完整,我只能尽量的讲,就是电影《师父》里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拳我传了,悟多少在你们”。

 《道行般若经》说“我愿为十方人做桥,悉令踏我得度。”这就是大乘精神,也是做这个讲座的初心。

以上这些鸡汤的话,算是序言。

下面开始讲佛教哲学。

佛教哲学从大的方面看,它是分为两支的:一支是传入中国前的域外佛教,一支是传入中国后被改造的汉传佛教。而域外佛教的思想河流是有三个源头的:第一个源头是印度的婆罗门学说和反婆罗门的沙门思潮,这是最大的;第二个旁系支流是希腊哲学;第三个是佛教一路北传,到中国之前,一路上中亚各民族的土著信仰,其中尤其是波斯古教。

从思想体系上来分,佛教哲学可以分为四大体系:有部哲学,空宗哲学,般若哲学和唯识哲学。

下一章就从有部哲学讲起。

【学习笔记】

在2018年,机缘巧合之下听了吴老师讲佛教的音频,从那之后便一遍又一遍的听,至今佛教哲学,佛教通史,佛教诗词等等听过不止四五遍,一直想将音频整理成文字乃至出版成书,有些听过吴老师课程的同学已经整理并发布了,实在惭愧,现在将每一个音频,每一段文字整理下了,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用来记录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本来这个号是自己的技术公众号,发布和记录一些自己在技术方面学习和成长的博客,现在这个号不仅发布技术相关文章,也有自己的读书笔记和个人反思,技术方面的文章已经在csdn中保存发布,哲学及个人读书笔记相关的会大多数保存到个人公众号中。

人生苦短,一辈子能做的事并不多,记得贾平凹说过这样一段话,年轻的时候,这也想弄,那也想做,很多东西只是知道皮毛而已,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实自己很多都是只知道皮毛,在专业人士面前班门弄斧,到老了一事无成,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专注于一个领域深耕,这样一辈子也不负时光,算是这辈子做了点什么。是的,这段话对我感触很大,本科期间算读了一些书,杂七杂八的,很多方面都了解一些,现在和别人聊天总能说点东西,可是自己几斤几两只有自己知道,贾平凹的话提醒了我,人生苦短,一辈子能做的事不多,要静下心来,做一件事,做成一件事,才不算辜负时间,大哥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说到,认真做一件事,剩下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是的,将自己的空闲时间拿出来,专注于佛学,剩下的,就让时间去说吧。

我愿为十方做桥,悉令踏我得渡,这是大乘佛学的初心,而佛教,是以人生的大智慧,追求人生的大解脱,

上面这段话算是给自己的鸡汤吧,也算是对于自己的鼓励,算是序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