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作业基本信息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1春软件工程实践S班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结对作业一
这个作业的目标 1.理解NABCD模型2.制作符合用户要求的原型模型
其他参考文献 墨刀教程

1.1PSP表格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计划 20 30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20 30
开发 740 799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40 75
• 需求理解 30 56
• 学习原型设计工具 120 50
• 结对讨论 120 98
• 设计复审 30 40
• 界面原型设计 400 480
报告 50 73
• 计算工作量 10 13
• 事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40 60
合计 810 902

1.2效能分析

在拿到这个的题目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两个分析:需求分析和实现分析

1.需求分析

首先我们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了逐句的阅读,两个人一边结对讨论一边分享自己对需求的理解,在大部分的需求上达成了共识,对一些细节不清楚的需求,我们一边查阅百度寻找类似的网站寻求灵感一边询问老师助教同学,共同分享与明确作业的需求,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捋清思路。思维导图如下: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2.实现分析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一开始的分析模式就是围绕论文爬取,论文操作,论文分析三个主要功能来划分界面,分了三个界面来实现各自的功能,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划分的好处是功能分配直接且可观性强,但是坏处就是用户使用起来的连接性很差,用户使用逻辑不通顺,并且页面之间的交互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们决定模糊功能与功能之间的页面分隔,改用依照用户的使用逻辑来设计我们的页面。

在原型工具方面我们很快就确定了使用墨刀软件,因为他的共同协作功能可以帮助我们一边进行结对讨论一边共同进行原型设计。

在原型的风格方面因为我们两个都比较喜欢简约风,然后在一些小组件上花小心思,所以我们在实现的过程中审美也很一致,实现起来也比较快。

在原型的页面跳转逻辑方面,我们选择尽量避免创建页面状态,使用组件状态的形式,增强一个组件的可复用性,用尽量少的页面来表现各个界面的功能。

2原型地址

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3.1登录

登录界面如下:用户在注册账号后输入账号密码后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跳转到主页界面。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3.2注册

注册界面如下: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密码后点击注册按钮即可跳转到登录界面。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3.3论文题目编辑界面(主页)

为了满足用户的“支持用户输入单个论文题目,也支持批量导入论文列表”这一需求,我们在导航栏设计了支持单独添加和批量导入的功能,当用户选择单独添加时,下面的待爬取论文列表就会添加新的论文题目项,当用户选择批量导入时,点击添加将以弹出文件导入窗口的形式来支持用户进行文件上传或是分行输入来达到批量导入论文的目的。

添加论文题目操作如下: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3.4论文爬取结果展示页

在经过主页点击爬取结果按钮(即右方向键)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已有的论文题目列表来爬取我们想要的论文结果,跳转操作如下: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如上图所示,界面分为左边的侧边论文题目栏和右边的功能导航栏和爬取结果显示栏,左边的侧边栏分为全部论文和搜索结果两页,支持对需要爬取的论文题目进行模糊搜索,也支持对论文题目词条的增加删除修改。侧边栏操作如下图所示: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3.5关键词图谱界面

本次的原型设计将用户“分析已爬取到的论文信息”这一需求分为两个部分:top10关键词图谱分析(横向),top10热词走势对比分析(纵向)。

其中,右侧关键词图谱导航栏下展示当前论文列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关键词,以标签云的形式向用户展示。关键词大小对应了热词的出现频率大小。左侧的论文列表部分依旧提供了对论文标题的增加、编辑、删除以及对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的模糊搜索功能,方便用户在各个页面间对自己的论文列表进行简单的编辑。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标签云的热词是可点击的,用户点击感兴趣的热词后,标签云下方会相应地展示关键词所关联的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原文链接等相关信息卡片。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同样,在标签云下方的论文详情卡片,支持对论文条目的删除和对论文详情题目、摘要、关键词、原文链接的编辑功能,方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3.6关键词热度走势界面

“分析已爬取到的论文信息”这一需求中的热词走势对比部分在右侧热度走势导航栏项下进行展示。具体情况如下图: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用户进入热度走势栏后能够在下方看到自己筛选的顶会、热词对应的动态图表,可视化地展示热词在一段时间内的出现频率。在功能导航栏下方选择热词所在的顶会,默认情况下展示的是全部顶会对应的top10热词走势。此外,还可在图表上方的年份下拉框中选择要查看的热词趋势的年份区间,点击筛选能够选择要查看的热词。通过复选框对热词选择,用户可以对单个,多个以及全部热词进行对比,得到横向与纵向立体的趋势对比分析。

4困难解决

4.1困难一:交流不便

  • 困难描述:疫情影响,本次结对作业进行时还没有返校,队友间还不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沟通上有一定的障碍。
  • 解决尝试:QQ和微信是最离不开的聊天软件了。原本我们是使用微信进行在线交流,但是原型和各种文档的编辑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微信在电脑上并不是那么好用,比如登录和传文件会比较麻烦。于是我们就转向使用QQ,QQ在电脑上的功能相对完备,基本能够满足我们交流,传文件的需求。在聊天方式上,一开始我们主要是通过发消息交流,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效率并不高:文字描述不便、消息回复存在时差。最后,我们以QQ语音聊天为主要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沟通的效率,而且不会被打字的不方便阻碍交流的积极性,有问题就说,减少了后期问题的出现。
  • 是否解决:解决
  • 有何收获:交流工具的选择要考虑跨平台特效。实时的交流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大家畅所欲言,会减少后期问题的出现。

4.2困难二:题目需求难以理解

  • 困难描述:题目给的问题和需求一大段,也划分了层次,但是读了几遍还是不能准确的理解一些需求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可对多年间、不同顶会的热词呈现热度走势对比”,初读会对前面的形容词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会产生误解,甚至一度以为自己再也读不懂中国话了。
  • 解决尝试:1.多讨论,多交流。在结对之后,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题目的需求进行分析理解,一人读题,一起讨论,逐句分析,这个分析阶段我们进行了两次的通话,总共花费了130多分钟,期间成员各自提出对题目的理解,不断讨论,最终确定两人认为较为合理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并将需求划分为我们认为合理的多个模块。2.关注班级QQ群、微信群,积极讨论,与其他同学交换意见。在班级群里面也有不少关于题目的讨论,一些讨论之后还有些模糊的点,群内的讨论给我们提供了参考,不懂得的也会在群里发问。初步讨论后,我们还与其他同学会交换了意见,既包括S班也有W班的同学,得到不少的收获。
  • 是否解决:基本解决
  • 有何收获: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尽早解决,虽然理解的不一定对,但至少要达到两人都觉得合理的地步,否则后期再调整会牵涉到很多东西。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讨论,与别人充分交换意见,因为是通过题目获取需求,因此讨论是对需求理解的比较好的方式。结对编程,虽然只有两个人,但是不要忘记其他的同学,相互援助,一起进步。

4.3困难三:进度难以追踪

  • 困难描述:因为没有面对面结对的机会,在任务分配之后,成员间的任务有时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不能够了解对方的当前进度,很难判断是否能够开始进行下一步,就会浪费时间,降低效率。而成员重复向对方描述自己的工作进度,也是对时间的浪费,效率同样会降低。
  • 解决尝试:将成员的工作都搬到云端,在线协作。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直观看到对方工作进展的工具。在线协作类的软件很好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在原型工具的选择上,我们使用了墨刀,它提供了团队协作的功能,此外,还使用了GitMind编辑脑图、石墨文档编辑Markdown,都提供了在线协作的功能,免去了许多交接的繁琐。
  • 是否解决:解决
  • 有何收获:选择好的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但工具好不一定能做出好的产品),在线协作工具为团队合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要善用、用好这些工具。

5NABCD模型

5.1N

Need(需求):

  • 1.1、通过单个题目导入或者批量文件导入来爬取相关论文。
  • 1.2、爬取到的论文列表显示关键词,摘要原文链接。
  • 1.3、支持对以爬取到的列表进行词条的增删改操作。
  • 1.4、支持在以爬取到的列表进行二次模糊查询,未查询到的话就再次返回主界面进行重新爬取。
  • 1.5、支持论文热词云显示,直观分析论文热度。
  • 1.6、支持热词走势分析,并且走势分析以动图形势显示。
  • 1.7、平台界面尽量清爽美观,功能之间逻辑清晰连接性强。

5.2A

2.Approach(做法):

  • 2.1、需求1.1通过对主页搜索框设置可选状态满足用户单个或多个导入的操作,待爬取论文也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在搜索框下便于用户直接观察以及进行改动,爬取论文时则以待爬取论文列表内容进行检索,从而返回结果。
  • 2.2、需求1.2则在内容检索完毕后,将爬取到的结果以单独词条包括关键词,原文链接等基本信息和编辑词条,删除词条等小组件的用户操作两者结合成词块逐一显示。
  • 2.3、需求1.3则在爬取结果页面左侧实现侧边栏,将之前待爬取的题目填充进去,附带小组件对题目词条进行增删改。
  • 2.4、需求1.4则在侧边栏附带搜索框,对侧边栏内的论文题目词条进行检索,存在则显示搜索结果,不存在则进行二次爬取并更新爬取结果页面。
  • 2.5、需求1.5则在爬取结果页面内设置顶部导航栏,切换至关键词页面后,显示以热度顺序从而大小不一的关键词谱图,点击对应关键词即可显示相关的论文词块包含基本信息和关键词原文链接等。
  • 2.6、需求1.6则在导航栏中创建热度走势页面,切换至页面后,呈现多年间、不同顶会的热词热度走势对比,同时用户可通过设置年份,热词,会议等达到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热词热度走势对比。
  • 2.7、需求1.7界面尽量采用清爽的纯色搭配,不给用户带来视觉上的杂糅感,同时组件风格尽量往轻量化上靠。

5.3B

3.Benefit(优势)

  • 3.1、用户导入论文题目可选,方式多样,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 3.2、侧边栏和爬取结果共存,使用体验更加直观,功能交互性强。
  • 3.3、平台可操作性强,容错率高,各项词条词块支持可修改可删除。
  • 3.4、对论文的关键词及热度显示支持条件可选多样化。
  • 3.5、平台界面美观清爽,易上手,使用体验好。

5.4C

4.Competitors(竞争)

  • 4.1、平台学习门槛低,所有功能免费,用户使用成本低,支持网页端轻松快速搜索论文。
  • 4.2、平台界面美观清爽,无多余广告投放,追求服务于用户需求本身而并非获取网站收益,以好的体验换取好的口碑。
  • 4.3、用户登录与未登录皆可使用论文平台基本功能,以节省在燃眉之急之时却要等待登录和短信验证码的时间,用户在登录后可保存个人的论文列表以便下次进行查询。
  • 4.4、热度走势等分析界面条件多,分析更加全面更加丰富,且侧边栏与结果的结合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二次爬取想要的结果而无需再次跳转页面。
  • 4.5、小功能文字与图标相结合,便于不同年龄段用户理解。

5.5D

5.Delivery(推广)

  • 5.1、一开始邀请同学帮助试用,了解同学使用体验,听取反馈将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 5.2、在改进之后并在同学之间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后,扩大用户使用范围,帮助急需论文搜索的学长学姐(大四或研究生)解决论文问题,同样听取用户反馈进行进一步改进。
  • 5.3、在校内拥有固定用户群体后,可以通过开设公众号,发布推广博客的形式面向社会用户群体,帮助更多的人解决论文搜索问题。

6原型工具的使用

  • 本次我们使用的原型工具为墨刀(mockingbot).
  • 墨刀支持在线共同协作创作原型,从而使结对过程更加同步。
  • 墨刀的事件添加轻便快捷,同时动态组件和页面状态帮助我们避免创造过多内容大致相同而只是功能略有差别的无效页面。
  • 内置素材丰富,原型风格多样。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7.1结对过程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结对作业一
1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2原型地址
3原型介绍
4困难解决
5NABCD模型
6原型工具的使用
7结对过程,队友评价

7.2结对过程感受

221801231zpf:

​ 最大的感受是结对作业两个人的沟通和交流特别关键,并且在设计作业的思想上达成快速的统一是有助于提供作业实现的效率的,这是和单人作业的不同之处,并且这次作业的感受就是自己更多的换位思考,以用户使用的角度去设计平台,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同时也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尽可能好看的界面(自认为哈哈),每完成一个小部分的时候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从而促使自己继续努力完成下一部分。

221801215cll:

​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紧密的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个作业,还是在没有返校的情况下,时间给的也不多,能完成还是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回顾整个结对作业一的完成过程,感觉我们两个人合作得还是蛮不错的。在需求理解分析阶段,我们都能够很耐心地对着屏幕用130分钟讨论那600多个字,不断地讨论纠正,背后也找了不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在原型设计阶段,我们都能够按时的完成各自的计划,督促对方完成任务。对我这个拖延症患者来说,有一个队友督促是好事,但又是我的噩梦,照顾到队友的计划,意味着我不能拖延,所以这次作业算完成得比较早了。

​ 结对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总结经验。比如,一些公共的部分没有在一开始就确定下来,后期又对这些部分进行了修改,就导致原型中其他页面的需要相应的修改,造成大量无意义又费时的修改操作。此外,这次的原型设计中我认为整个原型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部分,对后期具体实现的考虑不太够。

7.3队友评价

221801231zpf:

​ ll是一个心思细腻,注重软件实现细节,懂得替用户思考的队友,并且在沟通上特别合的来,同时他对作业的完成也是十分严谨与高要求,同时在工具使用方面也熟练的很快,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同时我们对界面的审美方面也十分契合,有这样的队友完成作业过程十分顺利。

221801215cll:

​ 我觉得pf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他会按质按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讨论中他很温和,有矛盾不回避,有自己的主见,好好讨论,因此在这次的作业中,讨论得都比较愉快,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他还对设计有很高的要求,网页原型的设计风格由他主导,整体效果简约美观,赏心悦目,交互也很人性化。作为我的室友,他很善解人意,在交流过程中,他总是能很快地理解我的描述,减少了描述上花费的时间。他还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次的设计对很多工具都是第一次接触,他都能很快掌握,还能给我提供一些学习经验。整个作业过程和pf的合作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