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洗衣机“暴利”望国内外价格倒挂

从洗衣机“暴利”看国内外价格倒挂

     近日,在家电市场有“价格屠夫”之誉的格兰仕向媒体爆出猛料,“国内滚筒洗衣机出口价不到600元,而国内售价却高达3000元以上”。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作出回应,称格兰仕引用的数据完全失实。尽管国内滚筒洗衣机是否存在暴利销售目前尚无定论,但很多国产商品价格高于海外售价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费,海内外的差价,内地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现实的状况是,中国人拿着西方国家民众十分之一的收入,却要默默承受远比欧美国家还要昂贵的物价。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代工的16G版苹果iPhone5手机,在美国的售价约合4037元人民币,而中国内地的零售价却高达5200元以上;香港iPhone5售价约合4500元人民币,也明显低于内地的定价。不仅代工产品在国内以高价示人,即便是国内自主品牌也在售价上“内外有别”。以国内“奢侈品”53度飞天茅台为例,在美国只需600元人民币/瓶,这样的价格在国内消费者眼中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内外物价的倒挂的怪像呢?

       首先,中国的间接税率远比欧美国家要高。我国一般的商品都要征收17%13%的增值税,同时若遇到金银首饰、实木地板等部分商品还要再负担5%-56%的消费税。这些流通环节的税费最终都会借由终端商品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流通环节的税赋水平较低:美国基于“增值税会引起税收、物价和工资恶性上升”的顾虑而不开征增值税;欧盟各国虽也对商品流通环节征收17%的增值税,但抵扣项多、抵扣链条长,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又提出了新的增值税法规,以确保各种类型的抵金券在欧盟所有会员国内得到统一的税收待遇。可以这么说,中国在商品流通环节的税赋偏高,使得我国的物价难以真正降下来。

      其次,国内营销流通领域的低效率也推高了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国内,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横亘着多层代理分销商,各零售商均要分得一杯羹,截留一定利润。如此一来,各种交易成本随之上升,这些中间环节的费用最终买单者必然是国内消费者。而在西方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中转环节,中国等国进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就运往超市,面向海外消费者了。

      最后,国内一些企业宁肯只要成本价也要出口,此举目的既想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也想多换不菲的外汇。最关键的是,中国商品还可以享受高额的出口退税款,这也是导致同样产品,价格却内外有别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低价倾销和出口退税可以使中国制造赢得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稳定了欧美国家的物价水平,便宜了欧美国家的消费者,但是也经常被一些发达国家列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对象。

       从表面上看,家电巨头格兰仕只是爆出了滚筒洗衣机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差别巨大,但实质上,其他商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目前中国由于税费过高、物流成品过大、商品中间环节过多等因素,造成国内物价始终难以真正下降,这也是内需不能真正起来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中国未来的税费改革、内贸环境革新等举措应该早日推出。其实,这些工作的破题并非易事,需要不断投石问题寻求突围路径。希望类似中国民众去国外狂购廉价中国货的笑话不要再次发生。


我的异常网推荐解决方案:软件开发者薪资,http://www..net/other/139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