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关于读论文

硕士生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大学生读什么都必须要从头到尾都懂,因为其面对的知识有固定的范围;硕士生只需要懂其用得着的部分就好,其面对的知识是没有范围的。因此,硕士生读论文时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必须学会选择性的阅读,而且必须锻炼出选择时的准确度选择的速度,不要浪费时间学习用不着的细节知识。多吸收【点子】比较重要。

一篇期刊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Abstract

  摘要部分说明了论文的主要贡献方法特色主要内容

(2)Introduction

  介绍问题的背景起源,交代前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有过的主要贡献,说清楚前人留下的问题,以及在这个背景下本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它的意义。 

  对初学者而言,题目不熟时,应先将与题目相关的论文收集 30 到 40 篇(可以从 review paper 论文开始,这类论文在一个题目下整理出所有相关的论文,并且做简单的回顾),每篇论文只读 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 部分,必要时再去稍微参考 Illustrative examples 和 Conclusions,直到能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1. 在这个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方法有哪些?

  2. 这些方法可以分成哪些主要派别?

  3. 每个派别的主要特色(含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4. 这个领域内大家认为重要的问题有哪些?有哪些特性是大家重视的优点以及缺点?这些优缺点通常在哪些应用场合会比较被重视?在哪些应用场合又比较不会被重视?

  反复读以上挑选的论文,直至回答完前三个问题。这时重新检视自己当初搜寻这些论文的 keywords 是否恰当,再用修正过的 keywords 再搜寻一次,并把这个领域的主要文献补齐,同时把最初筛选的关系较远的论文给去除,只保留大概 20 篇关系较近的文献。最后去回答第四个问题,这时即可整理出这个研究题目的主要应用场合,以及在这些应用场合上该注意的事项。

  在读论文的 Main body 之前,(1)首先把各派别的论文整理在同一个档案夹里,并按时间先后次序排列好;(2)然后依照派别与研究方向的关系远近,一个派别一个派别地读完每个派别论文的 Main body。

(3)Main body

  第一次系统地读某个派别的主体时,只需要读懂:

  1. 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设是什么,即在什么条件下它是有效的,并且评估这些假设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容易成立。越难成立的假设,越不好用,参考价值越低;

  2. 在这些假设下,本篇论文主要有什么好处;

  3. 这些好处主要表现在哪些公式的哪些项目的简化上。整篇论文的详细推导过程不需要懂,除了三五个关键公式(最后再应用上需要使用的公式)。假如需要看公式,重点看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入的假设条件,而不是恒等式的转换;

  4. 这一派别的主要缺点有哪些。

  在读这一派别的论文时,应当通篇粗略地浏览过去,不要勉强自己每行每篇都懂,要轻松地读,能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从中挑选出容易读懂的 paper 以及经常被引述的 paper,然后把这些论文按时间先后次序读下去。

  评估一个方法的优缺点时,往往需要参考论文中的 Examples。由于在论文的 Examples 中,一些作者只会展示成功的案例并且掩饰失败的案例,所以其结果并不一定能表现出其方法是真的很好。我们应当回到这个问题的基本假设以及所使用的的主要公式,凭借自己的思考能力问自己:如果某某假设在某些实用场合无法成立时,这个方法会不会出现什么状况?这个方法应该会在哪些应用场合表现优异?又会在哪些应用场合出状况?

读论文一定是一整批一起读懂到某个层次,而不是逐篇逐篇地一次读懂一整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逐层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真正对我们有用的部分,同时把白费的力气极小化。其实,绝大部分论文都只需要了解其主要观念(这往往比较容易),而不需要了解其详细的推导过程(这反而比较耗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同一派别的观念,一些作者说得清晰易懂,一些则说得不太清楚,这将避免我们硬碰硬地撞墙壁。

Reference:

  [1] 你的Paper阅读能力合格了吗(硕士生版)

  [2] 怎样阅读论文(*彭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