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连载(八)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连载(8)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版权所有,未经华为书面许可,请勿转载或转发。

 

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1.数据中心内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数据中心内的可靠性保障技术主要包括HA(High Availability)冷备份、FT(Fault Tolerance)热备、轻量级FT

HA(High Availability)冷备份:数据中心内基于共享存储的冷迁移,在由于软件或硬件原因引发主用VM/PM故障的情况下,触发应用在备用服务器上启动;适用于不要求业务零中断,或无状态应用的可靠性保障(见图2-13)。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连载(八)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2-13 冷备份原理

FT(Fault Tolerance)热备:指令、内存、所有状态数据同步。该方式的优势是状态完全同步,完全保证一致性;支持SMP。劣势是性能开销大,会带来40%左右的性能降低(见图2-14)。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连载(八)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2-14 热备份原理

轻量级FT:基于I/O同步的FT热备机制。优势:CPU/网络性能损耗10%以内,支持单核和多核。劣势是适合于网络I/O为主服务的场景(见图2-15)。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连载(八)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2-15 轻量级FT原理

1)   跨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跨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保障技术,主要是基于存储虚拟化层I/O复制的同步和异步容灾两种。

基于存储虚拟化层I/O复制的同步容灾,采用生产和容灾中心同城(<100KM)部署,时延小于5msDC间带宽充裕,并且对RPO(恢复点目标)要求较高,一般RPO接近或者等于0秒。分布式块存储提供更高效的I/O同步复制效率(见图2-16)。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连载(八)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2-16 基于应用层的容灾复制原理

基于存储虚拟化层I/O复制的异步容灾采用生产和容灾中心异地(>100KM)部署,带宽受限,时延>5ms,同时对RPO有一定容忍度,如RPO>5分钟。I/O复制及快照对性能的影响趋近于零(见图2-17)。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连载(八)2.2.3 应用无关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2-17 基于存储层的容灾复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