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八语】周克华连环杀人是在报复社会吗
导读:
随着周克华中枪死亡,周克华连环杀人的动机——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人们也开始抽丝剥茧地探究起来。许多人认为,周克华之所以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一定是我们社会出了些问题,导致他开始报复社会。有人甚至问,“谁制造了‘愤世者’周克华?”周克华果真是在报复社会吗?这种说法很牵强。
从经历看,劳教导致周克华报复社会不足信
一个这两天被广泛传播的说法是,据周克华同村人说,1997年周克华曾经因持枪在武汉被劳教一年,这成为周克华性格转变的标志性事件,“从那时起,周克华报复心开始增强”;“在武汉坐牢结束后,周克华就有报复社会的想法”。
许多人认为,周克华当时持枪,未必是为了犯罪,可能只是对枪械感兴趣,被判一年劳教确实过重。而且,在唐慧案正引发对劳教制度的声讨浪潮的当下,人们本能地就对“劳教”这种说法感到厌恶。很多人相信,劳教制度不仅教育不了犯罪分子,而且会让犯罪分子心理变得极端,从而走向“报复社会”的道路。
然而,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从周克华的经历来看,早在1986年他仅16岁时,就曾因调戏妇女被治安拘留14天,可以说在“劳教”前并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好人。在那个年代,十几岁就玩弄枪械的人也很难说心里不会萌发犯罪冲动。
而且,据最新的说法,周克华其实是1993年至1995年期间被劳教,原因并不只是他持有枪械,而是因为那把枪来自于盗取,并在遇到巡逻民警盘查时朝地上开了一枪,随后逃跑。所以,虽然劳教制度毫无疑问是恶法,但十几年前因盗抢拒捕被判两年劳教,并不是很过份的判决。
据称,周克华在劳教所里表现良好,提前一月获释。这距离他最初一次杀人,差不多还有10年的时间。可以说,以周克华有过“劳教”的经历就判定他连环杀人是为了报复社会,并不可信
从犯罪行为看,周克华杀人的动机很明确,并没有随意杀人
如果要说一个人连环杀人是为了报复社会,那么在作案过程中应该表现出一些随意性,典型如美国丹佛影院枪击案的嫌犯。但周克华多次作案,目的都相当明确,就是为了抢劫钱财,杀人只是附带——04、05年首两次作案的周克华把枪口对准了企业的出纳、会计,刚从银行出来的夫妇;09年,袭击军营哨兵,是为了抢夺枪支;09年长沙第一次开枪,可能是因为晨练老人发现了他的踪迹,或者因为他想练习枪法;而接下来数年的犯案,越来越明确是为了抢劫钱财。与此无关的人员不在他行凶的范围之内——而按理说最该遭到报复的曾判处其劳教的武汉警察,以及在2005年判其贩卖枪械坐牢三年的云南铁路法院。
知名犯罪专家李玫瑾确信,周克华奔着钱去这种特点表明,他并不是一个憎恨整个社会、将所有人视作报复对象的心理异常者。因此,他的犯罪手段虽然极为特殊,但是犯罪心理却非常简单,周克华就是为了抢劫而杀人。
为了钱而杀人,这是报复社会吗?显然算不上。只是受各种道听途说和影视剧的影响,人们往往不相信一个犯罪者纯粹为了钱而连续杀人,其实这种作案动机非常常见。
周克华或有反社会人格,但并不是在报复社会
周克华之所以展现出高超的犯罪能力,与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也有很大关系。很多媒体的报道都提到,周克华自幼孤僻,不擅与人打交道,宁愿自己看武打小说。一旦犯罪,则称得上是异常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以致于连杀十人后仍扬言要继续作案。这或许是一种反社会人格,产生这种人格的原因,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也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
不过,具有“反社会人格”并不能说明他就在“报复社会”,是否“报复社会”,终究要以他的行为来进行评判。
把周克华杀人归因于社会问题,实际上反应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与“肯定周克华的情绪”同样存在的,另外一种相当广泛的看法就是“周克华变得这样极端是有原因的”,“是社会让他走向极端”,“他的所作所为是报复社会”。在一篇《谁制造了“愤世者”周克华? 》的文章中,作者认为“周克华在父亲去世当天依然冒险潜回家中,为其父亲送终,可见其人性尚存,心地并不坏”,于是“这样的人是不会主动走上犯罪道路的”,“但这个世道害了他,使他对社会、对人丧失了信心,在他心里种下了犯罪的种子,并进而付诸行动,涉嫌制造了一起起大案,将一个‘好人’推向了‘恶徒’。”
周克华本来是一个“好人”吗?是这个社会害了他吗?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恐怕当今中国人所有人所有不幸的遭遇都可以归咎于这个“世道”,毕竟谁也不能否认,在中国“为图财而连环杀人”的比例是比国外要高。但如果真的可以把这个作为周克华连续杀人的主要原因,那中国几乎绝大多数的人都有理由杀人了。在亿万仍处于不公、贫困的人们之中,周克华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只有他这样极少数的人选择了杀害无辜的人来改变自己的贫困,说明这绝不是“社会问题”造就了周克华,也绝不能因此“报复社会”。无论如何,周克华的行为都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
同情周克华,把周克华杀人归因于社会问题,这实际上反应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尽管这种不满都很有道理,但这不是周克华杀害无辜者的理由,实际上这也不是原因。周克华的残忍行为,更需要从其个人成长经历,其精神、心理状况中去寻找根源。
结语:
人们都不想看到下一个“周克华”的出现,但寻因问果,可不能走错了路。原文地址:http://bbs.hanxuan1.com/thread-35-1-1.html
- 1楼Wentasy3天前 19:55
- 很有道理,人格缺陷。
- Re: luowei631022前天 23:50
- 回复Wentasyn恩~人格缺陷是一个原因,,,这个事件也揭露了很多社会问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