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成为一个合格的开发人员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开发人员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开发人员、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张总的号召,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个人认为,从我们自身出发,技术水平、对待工作的态度与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好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自身的技术水平越高, 越能把工作做好, 这需要平时不断的学习, 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同样影响工作,水平很高,不好好干,不想干,也很难把工作做好,这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从公司的角度,我的一点浅见是:“凡事有章可循,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做到这点公司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员工在开发的过程中有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接口问题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等,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不知道这个问题的负责人是谁,有哪些现有的资源可被利用(比如,写过一些文档、说明;测试的环境等),这样导致了无形当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搞这些问题,导致了工作没有着力点,工作进度推进缓慢,我觉得这些时间的浪费,对于公司和员工个人来说都是损失。那么怎样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呢,
公司的规章制度这时也许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个事情,每个东西都能找到负责人,那么,他有责任和义务给大家提供他做的东西的文档、说明,资源等等;但这也不是说你就可以无条件的占用别人的时间,来为你的工作买单,这个时候个人能力也显得比较重要。
以下为笔者工作以来浅薄体会,与大家共勉:
(1)善始善终,化繁为简
有句俗语“百里之行半九十”。意思是说,若要走一百里路的话,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剩下的十里路仍要拿出走九十里路的劲头,才能走完。 办事也应该这样,然而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可以看到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情况,不少事情都是这样有始无终了,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率。
  一件事经历“开始、经过、结局”三个阶段,哪个阶段不完成,就不能算事情的结束。因此,作为一名开发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善始善终”的意识,每办一件事都应该办的利利索索,不留尾巴。
    这样很对,并且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怎么说的,如果大家不都是这样。 有问题,不能知道谁是直接的联系人,谁知道这个问题,整合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我自己切身的体会就是,很努力的想做好事情,但是,对很多东西不了解没有健全的体制,导致工作没有着力点,进度推进缓慢,比如说,有些关键点的问题,你就会在那猜测,这是什么,怎么回事,等等。
    要做到这点需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及时催办。当报批要件在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审批时,作为开发工作人员要及时跟进、催促,使得报批要件第一时间办结。二是反复落实。就是在咨询相关政策、信息时,开发工作人员必须反复落实、分析虚实、及时反馈、掌握实时政策,督办到底。就是自己经手主办的事情,中间若无大的变故,一定要设法尽快完成。尤其到事情最后阶段,这也是往往最关键阶段和困难阶段,一定要坚持到底,拿出“百里之行半九十”的精神,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努力成功。
开发工作,有许多繁杂的事情,如果运用的方法不当,很可能越来越复杂,造成“剪不断,理还乱”的结局。作为合格的开发工作人员,要采取简单化处理,抓住关键点办事,“快刀斩乱麻”,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处理之后没有实际意义或效果不大的事,甚至可以采取不处理或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因为有些事情不到一定时候是无法处理的。一件事要不要处理,怎么处理,如果要处理,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有没有简单的办法等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在摸清情况、考虑周详,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再着手处理,事情往往会迎刃而解。所以,把复杂的大事“化小”,甚至“化了”处理是应该提倡的。
(2)勤于思考,变向思维
  开发人员无论办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为开发人员,一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聪明人。
  有几个聪明人的故事,大家不妨借鉴。
  皮球掉进小洞,按常规用手掏,掏不出来,聪明的人用水灌,皮球自己浮上来。
  鸡蛋怎么在桌子上立起来,正常竖怎么都不行,聪明的人把鸡蛋往桌子上磕一下,鸡蛋就竖起来了。
  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聪明人,是因为这些人遇到难事、急事时,不是按常规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而是变换方向,勤于思考,结果高人一筹。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习惯于顺向思维或叫定向思维,这在正常情况下是可行的,但遇事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想一想,那么工作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对待保持永远的激情,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扎实的技术基础,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开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