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3 关于“微软必应词典客户端”的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调研,评测

一、iphone客户端的bug挖掘:

1、在例句中点击单词或短语,如果这个时候点得稍微快了一点,关联相应的翻译时会出现混乱。

Week3 关于“微软必应词典客户端”的案例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这个bug应该是必应得一个全平台错误,原因推测是因为顶层UI模块和底层的模块在交互过程中产生阻塞,当底层的关联结果还没能反馈到界面上的时候,用户又触发了界面上的另一个搜索,这个过程中导致了阻塞。其实这个原因应该可以通过建立多线程来解决的,感觉好像其他很多类似应用都挺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必应词典放着它不管。

2、不是特别稳定,比如取词这个操作,在有些文章中无法进行,这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在必应电台中某个专辑中听音频,如果中途选择看音频列表,然后再返回时,会有明显的卡顿,然后返回后音频暂停,可是音频播放的进度条仍在走动。。。当时就给我带了了误解。感觉UI方面确实不太稳定啊~

4、单词本中,如果选择隐藏释意,整个长度缩小,导致原来看到的位置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给用户带来了不太好的用户体验。

二、采访

1) HT同学经常要阅读英文文献,所以常常需要使用取词翻译功能,同时喜欢读一些来自外文网站的英语原文科技帖。

2) HT同学在使用bing客户端的过程。

Week3 关于“微软必应词典客户端”的案例分析

3)该用户的需求大体得到解决,但是感觉不是很满意。

  • 软件收集的词汇方面还算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是特殊词汇在通过网络查询过程时会特别慢
  • 界面挺好看,但是有点不够稳定
  • 功能上有一些亮点,新点,但是整体的使用较为复杂,而且基本功能做的不是很踏实
  • 准确度比较好。

用户体验方面感觉尤其是PC客户端的使用太过繁琐,不是很考虑用户快速查询的需求。

4)改进意见,多在基础功能方面对用户进行调研,然后解决一些细节上的让用户不满意的问题。增加稳定性很重要。

综上所述,Bing词典还是有较长的改进之路要走的,需要更加关注用户的感受,所以我的推荐度为一般。


第二部分  分析

优点: 

  1. Bing词典的功能真的是很丰富了,比如”单词挑战“、”我爱说英语“、以及”必应电台“,可以让我从各个角度切入英语学习之中。
  2. 界面的风格很干净,比较舒服。
  3.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不完善之处:

  1. 每日推荐太少,每天就1篇,显然不是很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2. 打开每日推荐的阅读之时,居然是先从浏览器格式转换的,在手机版上没有专门的窗口模式来支持,感觉不是很好,加载转换的时间久。
  3. 有一些小细节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习惯。

开发建议:

  1. 一定要分析同类产品,在某些细节上面同类产品对用户习惯的考虑更加多一些,值得借鉴。
  2. 要从用户的角度多调研一下
  3. 可以的话,对于优势的要发展开来,比如有特色的功能就应该打造品质,让用户产生依赖,因为别的产品没这个功能。

团队开发周期预测

6个人,我会分配1个人专门研究需求并担任PM,1个人专门针对测试,其他4人进行开发。

具体开发周期分析:

1.5 Week: 分析同类产品,挖掘市场需求,构建项目竞争力以及远景,制定策划

4 Week(1 Month): 快速开发,基本实现功能的各个模块

1 Week: 分析初步版本,在功能方面进行完善设计,根据情况调整新一步的方向

8 Week(2 Month): 重构迭代,完善各个模块,并且注意单元测试和回归测试的结合,同时将文档做好。

2.5 Week: 集中内部测试,修复bug,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完善功能。

2 Week: 发布产品,同时提供维护以及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的修改

所以总共要19周左右。


第三部分 建议与规划

一、如何提高

就词典的角度来说,目前广为大家熟知的是有道词典,里面有很多丰富的资源,翻译的效果也很好。

就英语学习的角度而言,目前很火的扇贝系列确实从学习的角度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激励措施,很受大家欢迎。

那么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我们拿什么去和他人比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其中3、4两点最有竞争力:

1、增加全平台性,加大云共享的激励措施,在这个角度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方便。

2、加大资源量,向语言研究专家寻求帮助,找到最新的语言学习方法(提升软实力,不过不是开发人员能够决定的)

3、将目标群体转向一些开发工作者,专门制定开放API接口给其他开发人员使用,让他们自己开发新功能,激励大众在必应词典的平台上形成产业圈,带来新的生命力。

4、与社交网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利用社交网络的推广性以及激励作用。

从竞争的角度上来看,基本领域都有人占据着,我觉得没必要硬是闯入,想法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特点出发,吸引更多用户过来,然后再在基本功能上面进行追赶。这个时候因为大家都不喜欢装多个同类软件,很有可能就会根据我们的独特功能而选择我们的产品,而将其他产品卸载掉,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态圈就产生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创新就应该打造虚拟社交过程的特点,并且利用开放平台来吸引各种开发者的创造力,从而给我们的产品带来新的生命力。

Need:

  1. 关于外语学习、语言翻译方面的基础API接口,让开发人员使用我们的资源和SDK,并且做出一两个特色功能;
  2. 在虚拟社交网络中打造特点,想办法吸引用户;
  3. 基本功能方面争取跟上同类产品的水平。 

Approach:

  1. 在开发过程中,让各个模块都将接口封装好,用于开放,并且集中打造出一两个有特色的功能,好吸引开发者和用户。
  2. 可以借助oAuth协议的内容,让这个用户圈变得更宽,也打开了潜在用户群体。了解英语学习从社交网络获取激励的方式,并且专门制定特殊功能。
  3. 需要在细节上面留出更多时间来接收用户反馈。

Benefits:

  可以打开潜在市场,可以促进产品和领域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新功能。

Competition:

  竞争优势已经说了很多。

Delivery:

  推广模式也已经很明显了,留出了可扩展接口,同时做出的东西吸引人,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还能很好得传播推广。

---------------------------------------------------------

人员分工:

1个人UI,前期1人测试,后期2人测试。剩下的人开发。

时间安排:

  week-1:设计好整体架构和需要的基本模块(可以参照已有产品);设想产品发展蓝图,头脑风暴,设计拓展模块,发掘创新功能。

  week-2: week-3: week4:

       快速开发,完成产品初步原型,

  week-5:  验证架构的可行性和扩展性,并进一步对需求进行分析调研,明确细化设计方案

  week-6: week-7: week-8: week-9:

       重构产品,拿出可运行版本,并且将各个模块的开发者使用工具和接口实现出来,写好文档

  week-10:载入后台数据,测试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行,解决大的bug

  week-11:转为两人测试阶段,两个测试人员需要在乎用户的使用细节体验问题;1人修复bug, 1人开始着手使用SDK和API开始创新型开发。

  week-12: week-13: week-14:

       投入给部分用户使用,进入市场反映的追踪和调研。另一方面除测试外的开发团队集中开始打造新型功能插件。

  week-15:对新型功能插件进行测试

  week-16:准备发布和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