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励“父母公积金买房”暗藏啥玄机

鼓励“父母公积金买房”暗藏啥玄机?

      为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住房保障和住房合理消息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镇江市近日推出新的公积金政策。其中包括,子女买房父母可成为共同还款人,“多余”公积金可用来还商贷,公积金可用于支付物业费等等。记者昨日从该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新政将于明起开始正式实施。(10月31日《扬子晚报》)

      应该说,此项政策对于许多刚刚参加工作、父母又有正式工作的年轻人而言,的确是一个利好消息。通常而言,刚工作的年轻人职位低、收入少,对应公积金的数额也并会多。相比之下,父母的公积金数额较大,与其放在一边不用,不如拿出来减轻年轻人买房的经济压力。不过也有专家担心,此举无异于鼓励年轻人“啃老”。父母的住房公积金,怎么突然成了子女们随便动用的奶酪呢?弄不好的话,这含混不清的“子女买房还贷可动用父母公积金”的规定可能成为一些不孝子女侵犯父母私产的制度漏洞。那么镇江市*出台此项新政背后深藏啥玄机呢?

       首先,目前虽然规定在六种情况下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包括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出境定居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只在购房时使用,其他条件基本形同摆设。据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去年年底透露,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已经缴存3.9万多亿元,其中1万多亿已经贷出去,余额还有2.1万亿元。这2万多亿公积金在现实通胀的压力下还会不断贬值,这对缴纳者来说不仅是一种损失,而且让公积金处于“沉睡”状态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以与其将父母的公积金放着,还不如把这笔资金盘活,这样可以鼓励更多刚需入市购房住房。所以镇江市的这种做法更迎合了当地一批准备购房刚需的好评,也很难落下打房地产调控“擦边球”的口实,所以这种新政不太可能被叫停。

      再者,自今年六七月份房地产市场因央行连续降息的原因,出现了大批观望的刚需蜂涌入市的场景,于是带动了国内房地产出现“量价齐升”的行情。但好景不长,在步入传统的“金九银十”之后,由于前期刚需的集中释放完毕等诸多因素,使得国内房地产业的成交量又开始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这无疑会使地方*的财政收入骤降,于是各地方*纷纷想方设法,希望人为“制造”潜在刚需入市的契机。稍早前贵阳市推出买房拿户口的政策,这次镇江市则推出鼓励子女动用父母“公积金”购房的新政也是想提振当地的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看来地方经济还远未摆脱其对房地产业的依赖。

      最后,放宽公积金的使用门槛、范围,不仅可能对地方房地产市场带来有利影响,而且还可以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的风险。近日,南京传出一些当地银行委托讨债公司来催债的事情,看来随着经济的下滑,各地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在骤升。而根据现在的家庭结构,两个人买房和六个人买房,经济能力和还贷能力并不在同一个等次上。笔者认为,这次镇江市鼓励年轻人使用父母的公积金买房,降低年轻人购房的门槛,这样既可以剌激了年轻人提前透支消费的欲望,积极入市购房,又可以让其父母加入到年轻人购房还款队伍中来,以确保银行系统新增房贷的安全性。这样岂不是一举二得?

     综合来看,地方*出台“子女买房父母可成为共同还款人”背后用意有三:一是盘活巨大的公积金,让更多刚需能圆上住房梦。二、房地产市场低迷,使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鼓励更多年青人置业,有助于推动当地房地产业的升温。三、目前地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处于上升周期内,让子女买房父母成为共同还款人,可以大幅降低银行业放贷风险,有利于金融的稳定。不过即便是如此,房地产去投资化的宏观调控也不可能改变,对于各地*而言,执行*要求已没有商量余地。即使打打擦边球,也不可能改变房地产回归合理区间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