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社会的核心:德鲁克日志之五月九日

知识社会的核心:德鲁克日志之五月九日
引用

教育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而学校将成为其核心机构。

在古代,工匠们通过五六年的实习,到了十八九岁时,他们就学会了终身受用的技能。然而,当今的工作则要求工作者正规地学习大量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获取理论性和分析性的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

那么,每个人所需的知识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学习和教学又是什么“性质”的呢?这些问题无疑都将成为知识社会的核心问题,也将成为核心的政治议题。实际上,在知识社会中,如果说知识的获取和分配将取代两三百年前资本主义时代中财产收入的获取在政治上的地位——我们认为这种假设也不能说是不切实际的。

行动指南: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摘自:


彼得·德鲁克《变动中的管理界》(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评注: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创立了种姓制度,只有高贵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两大种姓,才有传承经典的权利。正是依靠知识获取的不平等,才维系住了长久经年的不公平统治。

谁要是被剥夺了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谁就彻底输在了起跑线上。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更具可操作性、更深刻的平等,也是知识社会的基本准则。

持续学习,是知识社会的核心,也是知识工作者的立足之本。德鲁克认为知识和财富同等重要,获取和分配知识,就像获取和分配财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

有了获取知识的权利,有了获取知识的各种渠道, 并不等于就有了知识。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好好学习,被孔子骂成是朽木粪墙;阿那律听课打瞌睡,被佛陀呵斥,发誓不睡觉,结果眼睛熬瞎。还有诸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等励志故事,无不表明,获取知识还必须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德鲁克自己就是持续学习的典范。年轻时为了做一个称职的记者,不断地学习国家关系与国际法、社会和法律制度史、历史和金融等知识。六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每隔三四年,德鲁克就会选择一门新学科深入钻研。按照人才成功的“一万小时定律”,每天坚持七小时,四年下来足够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了。

公司培训是持续学习的一种方式,不光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福利,也是保持企业活力的必要措施。员工要学是一方面、要员工学是另外一方面,双管齐下,才能快速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